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各级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升级,全力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平稳增长,GDP、农业、工业、投资、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但增速放缓、效益有所下降。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增速有所放缓。据初步核算,2012年前三季全市生产总值548.43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同比放缓4.2个百分点,但分别比全国7.7%、全省7.9%高2.1个和1.9个百分点。从前三个季度看,第一季度GDP增长9.1%,上半年增长9.2%、前三季增长9.8%, GDP增速呈现逐季小幅回升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47亿元,增长6.3%,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22.00亿元,增长13.8%,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91.14亿元,增长12.4%,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22.96亿元,增长7.3%,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前三季,全市农业总产值171.10亿元,同比增长6.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3.47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1个和2.7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林业、渔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比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高0.8、0.3和0.8个百分点,从而拉动了农业较快增长。
(三)工业生产增速放缓、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前三季,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63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同比放缓8.3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8个和5.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同比增长3.9%,重工业同比增长13.5%,大中型工业同比增长3.5%。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96.52元,同比增长7.4%。从分县(市、区)看,增幅超过25%的有平远、大埔县和梅江区,增速分别为36.0%、31.9%和25.6%,市直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亏损面扩大。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4.49%,同比下降20.54个百分点;工业利润总额19.26亿元,同比下降8.3%,工业税金总额37.72亿元,同比下降2.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2家,其中亏损企业有110家,亏损面达32.2%,新增亏损企业40家,亏损面同比扩大1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73亿元,同比增长11.9%。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同比回落。前三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62亿元,同比增长20.4%,增幅同比回落15.2个百分点,比1~6月回落12.5个百分点;增幅比全省13.9%高6.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37.86亿元,同比增长20.0%,农村投资完成18.77亿元,同比增长23.1%。
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放缓,增幅回落较大。前三季,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58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同比回落19.2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39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2%,竣工面积95.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3.8%。全市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长较快,分别为100.65万平方米和43.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7%和61.9%。
(五)社会消费需求平稳,住宿餐饮业快于批发零售业。前三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18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城镇市场212.02亿元,同比增长12.4%;乡村市场90.15亿元,增长11.5%。批发和零售贸业279.22亿元,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22.95亿元,同比增长15.7%,快于批发和零售业3.9个百分点。
(六)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前三季,全市进出口总额10.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贸易出口总额9.30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增速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增速均比全国和全省高10.0个百分点以上。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实现大幅增长,完成9202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85.3%,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稳增长,县域发展不平衡。前三季,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35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同比放缓14.2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排名第8位。其中:税收收入23.97亿元,同比增长10.3%。从分地区增幅看,各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幅差距较大,增长最快的平远比最慢的梅江区相差45.8个百分点。增长较快的有平远、五华,分别增长52.0%、21.0%。增长较慢的有梅江区、大埔、丰顺和兴宁,分别增长4.2%、5.0%、5.9%和6.5%。从分地区收入进度看,最快的平远县已完成年度预算的96.23%,最慢的梅江区仅完成年初预算的49.66%,还不到年初预算计划的一半。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11.32亿元,同比增长22.2%。
(八)金融运行稳健,贷款增幅高于存款。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40.18亿元,比年初增长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1.41亿元,比年初增长12.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34.60亿元,比年初增长11.4%,增幅高于存款1.5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101.60亿元,比年初增长16.1%,中长期贷款329.17亿元,比年初增长9.3%。
(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前三季,预计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4元,增长13.3%(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高0.3个和0.5个百分点。预计农村居民现金收入7354元,同比增长18.0%(未扣除价格因素) 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6个和3.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4.7个百分点。
(十)物价指数涨幅回落,通胀压力减小。1~9月,我市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4%,同比上涨2.4%,涨幅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低0.4个和0.6个百分点。1~9月,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8%,同比上涨1.8%,涨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9.1%,同比下降0.9%。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生产不够景气,经济效益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六大支柱工业的主导作用有所下降。前三季六大支柱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低5.4个百分点;六大支柱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7.2%,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表现为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同比下降20.54个百分点;亏损面同比扩大11.7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增速回落。前三季,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15.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不足。一方面表现为产业转型升级仍滞后,主导产业的主导作用和支柱作用仍较弱,未能打造一批新兴造血型企业。另一方面表现为投资力度不足,投资总量小,特别是工业投资总量小,造成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四是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困难,税收收入减少。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原材料、燃料、用工成本高企的影响,我市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税收收入减少。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94.45亿元,同比减少14.5%。其中:国税收入48.54万元,同比减少0.9%。地税收入30.75万元,同比减少2.8%。
三、几点建议
一是要大力发展工业,打造好“一园”。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理念,全力抓好工业投资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多上工业大项目,千方百计增大投资总量。同时,要加大工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优化升级,打造一批创新型、造血型、效益型、环保型的工业企业。着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强化和扩充支柱产业,以强势工业带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着力发展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好“两特”。做好山水文章,深入挖掘梅州人文和山水资源,结合各地实际,发展各具特色的、绿色的、高品位的、好品牌的文化旅游和农业旅游业。进一步加快特色宜居城乡建设,带动城市化水平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和服务业发展。
三是激活内需,关注物价。一方面要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进一步激活内需,刺激消费。另一方面,要关注物价,预防物价大幅反弹,特别是重要生产和生活资料价格的反弹。
来源:梅州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