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宏观经济

2012年1-3月梅州市经济运行简况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其中农业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投资、贸易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但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加剧,工业生产、城乡消费、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回落,经济发展后劲亟需增强。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增速放缓。初步核算,全市第一季度生产总值152.30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比去年同期 (13.5%)回落4.4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个和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28亿元,同比增长5.3%,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5.26亿元,同比增长14.6%,拉动GDP增长6.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54.75亿元,同比增长11.3%,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8.76亿元,同比增长5.1%,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各级继续实施“三农”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确保农资供给,农资价格稳定,推广农业生产科学知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1~3月,全市农业总产值47.1亿元,同比增长5.1%;农业增加值28.28亿元,同比增长5.3%。 
    三是工业增速回落。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21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69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6个百分点,受第一季卷烟生产计划生产量安排有所减少的影响较大。其中:轻工业同比增长11.6%,重工业同比增长13.5%。六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34.07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烟草减少2.7%,电力增长2.9%、建材增长13.8%、电子信息增长25.8%、机电制造增长4.9%、矿产加工减少8.2%。从分县(市、区)看,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大埔县、梅江区、丰顺县和五华县,分别增长47.8% 、18.2%、16.8%和16.3%。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据统计,全市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09.57%,比去年同期下降12.2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135家, 比去年同期增加17家;企业亏损额1.31亿元,增亏0.25亿元;累计利税总额14.47亿元,同比下降7.1%,其中利润总额4.09亿元,同比下降18.6%。 
    从1~3月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看,发电量24.1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0.3%;卷烟产量同比减少2.3%;水泥产量同比减少10.9%;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增长31.6%。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5.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1~3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47亿元(新口径),同比增长35.9%。其中,城镇投资36.52亿元,同比增长30.7%,农村投资3.95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72亿元,同比增长67.5%。商品房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为276.63万平方米和45.91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34.1%和37.9%,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和38.5个百分点。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1~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72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市场消费72.80亿元,同比增长11.6%;乡村市场消费31.91亿元,同比增长14.2%,乡村市场消费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市场消费增速2.6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97.04亿元,同比增长12.3%;住宿和餐饮业7.68亿元,同比增长13.9%。 
    六是贸易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1~3月份,全市贸易进出口总额28968万美元,同比增长11.6%。其中:贸易出口总额24523万美元,同比增长19.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4个百分点。在出口总额中,“三资”企业出口12078万美元,同比增长9.9%。1~3月,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43万美元,同比增长32.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4个百分点,主要是五华县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890.5%所拉动。 
    七是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据抽样调查,1~3月,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5625元,同比增长14.9%(名义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工薪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14.7%和19.0%,成为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3483元,同比增长15.3%。1~3月农村居民现金收入2592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工资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八是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 1~3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6.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6.1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9%。从分县(市、区)看,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仅有平远和五华,分别增长192.9%和25.0%。1~3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63亿元,同比增长26.6%。 
九是金融运行态势平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74.00亿元,比年初增长3.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4.18亿元,比年初增长7.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08.72亿元,比年初增长5.5%。其中:短期贷款90.68亿元,比年初增长6.5%;中长期贷款315.62亿元,比年初增长4.8%。 
    十是物价上涨势头有所抑制,涨幅回落。1~3月,我市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3.4%,同比上涨3.4%。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食品类价格上涨8.0%拉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88个百分点所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100.7%,同比上涨0.7%。 
    二、存在问题 
    一是支柱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减弱。1~3月六大支柱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2%,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9.3个百分点;六大支柱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6%,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拉动力减弱,且目前新的支柱产业还没有明显形成。 
    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近几年来,全市社会消费增长速度较快,保持在增长17%以上的水平。今年1~3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总量仍然较小。目前,我市大型、特大型投资项目较少,投资总量较小。1~3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47亿元,投资总额在全省21市中居第18位,仅占全省的1.4%。 
    四是实体经济抗风险力仍较弱,下行压力加大。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原材料、用工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实体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经营困难加剧。至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3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7家,亏损面扩大5.0%,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6%,赢利能力减弱,从而使全市财政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4.9%,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 
    五是物价调控压力仍然较大。物价上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食品价格涨幅仍然较高,易引起物价上涨,调控压力仍然较大。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抓投资,增经济发展后劲。积极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把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好,特别应注意引进国内国际知名大企业集团投资,重点招引工业大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壮大园区经济实力,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抓工业,拓展新型产业。要加大基础设施和更新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整合和优化传统工业,特别是现有的支柱产业,扶持其做强、做大、做优。同时,要培育和拓展新的、有发展前景的工业产业,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三是抓消费,开拓农村市场。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四是抓“三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打造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进一步开发人文、山水资源,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五是关注物价,预防通胀。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保持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的相对稳定。

来源:梅州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