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宏观经济

2012年1-3月河源市经济运行简况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今年首季,全市经济呈稳中趋缓发展态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2.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上年全年回落了4.5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缓,经济形势较为严峻。
    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全市七个统计地域的GDP增速处在3.3%~14.5%之间,其中县域(指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经济发展明显快于市区(指市直、源城区):县域GDP增长10.3%,高于全市1.7个百分点,市区GDP仅增长5.3%,低于全市3.3个百分点,其中市直GDP增速低至3.3%,增幅同比回落了16.7个百分点。
    ㈡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98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经济效益较高的林业、牧业、渔业发展较快,产值分别增长7.1%、6.1%、和6.4%,增速分别比农业总产值高出1.6、0.6和0.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76元,同比增长17.0%,增幅同比提高10.0个百分点。
    ㈢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下降。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2.93亿元,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60亿元,增长12.3%,增速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第8位。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首季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有:
    ①地域工业发展不平衡,市直工业负增长。全市七个统计地域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处在-0.5%~48.4%之间,增速差距同比扩大了19.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最快的和平县比最慢的市直快48.9个百分点。其中市直工业负增长0.5%,增速同比大幅回落31.5个百分点,尤其是作为工业主战场的市高新区,其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6.9%,比全市规上工业慢5.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微。
    ②民营企业领跑全市工业经济,股份制企业凸显拉动效应。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51亿元,增长16.8%,增速比规上工业高4.5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79亿元,增长17.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3个百分点。
    ㈣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萎缩,工业投资大幅下降。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48亿元,同比下降16.4%,增幅同比回落65.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最末位。其中,工业投资11.06亿元,下降44.0%,由上年同期的成倍增长转为负增长态势,全市工业投资后劲疲弱。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8亿元,增长16.0%,增幅同比大幅回落100.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2.75万平方米,增长56.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16亿元,增长89.7%。
    ㈤消费需求平稳增长,价格总水平涨幅有所回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30亿元,同比增长12.0%,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环比提高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第10位。
    价格总水平涨幅有所回落。首季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2%,环比上涨0.7%。同比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0.6个百分点,其中粮食、居住类价格涨幅同比分别回落14.8和5.4个百分点。
    ㈥进出口形势低迷,利用外资形势好转。1~2月,全市进出口总额3.55亿美元,同比下降5.4%,增幅同比回落1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50亿美元,同比下降2.6%,增幅同比回落13.2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形势明显好转。一季度,全市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315万美元,增长4.6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12万美元,同比增长18.3%,增幅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季度最高增速。
    ㈦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但收入质量不高。一季度,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6亿元,同比增长37.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7.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首位。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9.3%,非税收入增长76.1%,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21.4%,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出2.9个百分点。
 
来源:河源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