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宏观经济

2011年1-12月湛江市经济运行简况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建设幸福湛江”这一目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全市经济的良性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0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亮点
    (一)GDP增量突破300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经广东省统计局初步核定,2011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1708.22亿元,与上年的1405.06亿元比,增量突破300亿元,达303.16亿元,“经济蛋糕”的发酵威力明显增强;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0%。增速与全国9.2%和全省10.0%的增速相比,分别高3.8和3.0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我市GDP增速已连续9年高于全国水平,连续4年高于全省水平。从分产业情况看,我市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38.09亿元、733.59亿元和636.54亿元,比上年增长6.2%、14.2%和15.2%。三次产业结构为19.8:42.9:37.3,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二)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2011年我市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达212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00.75亿元,增长14.5%。其中,集体所有制、股份制工业企业发展较快,分别增长25.1%和20.6%。主要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橡胶轮胎外胎、变压器、铝材、砖、发酵酒精和实用植物油产量分别增长91.0%、46.4%、38.9%、36.7%、34.5%和32.7%。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800亿
    2011年我市积极培育交通、通信、信息、旅游、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一直在高位运行,并呈现出逐月加快的特征。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5%。随着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深入推广,我市乡村居民消费热情提高,原有的潜在消费意愿得到释放,消费市场趋于活跃,尤其是农村市场更加突出。2011年全市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96.63亿元,增长30.2%,增速比城市市场(18.2%)高12个百分点。
    (四)投资、外贸出口增速排全省前列
    2011年我市以有效投资作为促进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为主要途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全年完成500万以上项目投资494.60亿,增长28.9%,增幅在全省21个地级市排名前列。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266.50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3.9%,比上年增长84.8%;第三产业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07.46亿元,增长43.2%,增幅高于全市固定投资14.3个百分点。
    2011年我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新的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4.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出口20.95亿美元,增长24.4%,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中排名第二;进口23.09亿美元,增长24.2%。对外贸易已恢复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与2008年比分别增长32.3%、28.5%和35.8%。其中,出口份额最大的水海产品深加工制品出口额为2.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6.3个百分点。
    (
五)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2011年全市上下不断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力度,促使经济增长逐步转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轨道。
  
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强,农产品喜获丰收。2011年我市农业生产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粮食喜获丰收。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38.61亿元,增长6.1%。粮食产量147.57万吨,增长3.3%;甘蔗产量1084.14万吨,居全省第一,占全省产量的80%,增长4.5%。水产品产量110.31万吨,增长5.5%。
  
现代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2011年我市完成服务业投资266.50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53.9%。随着对服务业投入力度加大,服务外包、文化传媒、现代物流、金融业、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3%,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5.19%。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2.9%,拉动服务业增长   4.6个百分点。优势传统产业中的批零贸易业销售总额达到1464.61亿元,增长24.4%;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19.09亿元,增长22.9%。港口货物吞吐量1.55亿吨,增长13.9%;
  (
六)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带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职工工资稳步增长;最低工资大幅上调,社会保障力度加强,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攀升,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26.3%,比上年上升33.8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达到448040元/人,增长22.8%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我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65.09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0.03亿元,同比增长26.4%。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各月累计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主要得益于四大主体税种稳定增长。其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分别增长25.3%、22.7%和16.1%。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3.62元,增长14.9%;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8150元,增长18.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保持平稳增长,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81.46亿元,比年初增长14.4%。
  (
七)民生环境不断改善
  2011年全市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调控市场物价,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社会保障统筹推进。
  
财政支出结构良好。全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15亿元,增长25.0%。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等支出增幅均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平均水平。
  
强化市场价格控制。2011年市委市政府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强化价格监管,出台了稳定物价的一系列措施,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5.1%,比3月时的最高值106.4%降低了1.3个百分点。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食品类涨幅最甚,上涨11.4%;烟酒及用品指数上涨2.2%;衣着类指数上涨1.4%;家庭用品及服务上涨3.5%;医疗保健和个人服务指数上涨2.2%;娱乐文教及服务指数上涨0.6%;居住类指数上涨2.3%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2%。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97%,比上年下降0.2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5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06.6万人,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和98.4%。
    (八)县(市、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截至2011年末,GDP总量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已有8个,其中3个超过200亿元。从县域和市区的情况看,县域经济发展快于市区,但市区仍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1年县域实现生产总值79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比市区高1.4个百分点;市区实现生产总值914.68亿元,增长12.3%,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0%,拉动全市增长6.8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10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麻章区,增长15.3%,其后依次为:遂溪县增长15.0%、霞山区增长13.9%、霞山区增长13.9%,吴川市增长13.8%和廉江市增长13.5%。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2011年尽管我市经济增速比上年将略有回落,但总体上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并有圆满完成全年主要经济预期目标。然而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重点工业企业减产,运营成本上升,企业盈利空间收窄
    受原材料涨价和大企业减产影响,我市工业增长的步伐有所放缓。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4.5%,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21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天然原油产量下降15%,卷烟产量、原油加工量微增1.9%和1.5%,发电量也只实现了一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各种主要工业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企业运营成本的上升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利润下降。1~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15.30亿元,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111.89亿元,下降8.0%。
    (二)物价水平仍处高位,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推高了居民家庭的生活成本
    2011年末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1%,虽然为全年最低,但仍远超过103%的警戒线。尽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9%,但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只有9.3%,低于GDP增长速度3.7个百分点。预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只有12.3%,低于GDP增长速度0.7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中涨幅最大的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1.4%,无形中拉低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加大了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压力。
  三、
对策建议
    (一)继续关注物价走势,预防通胀加剧
    由于国家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通胀压力依然存在。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重点加强对价格涨幅较高的粮食等相关食品价格的监控,跟踪调查市场供应、生产成本、库存和价格动态,确保物价总体稳定。
    (二)抓好重点企业的生产,从内涵扩大再生产
    我市石油的生产加工、电力生产、卷烟制造等行业,是我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其产值份量大,直接影响到全市经济的增长速度,必须全力“抓大”, 从内涵扩大再生产,从根本上保证这些企业继续保持增长,带动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三)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目前在建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抓好支柱产业的优化及产能升级,瞄准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和县域经济。
 
来源:湛江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