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各级突出“全力加快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这一核心和围绕“三年大提速、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的发展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农业、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国、全省分别高4.6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一、经济总体形势判断及全年经济展望
从梅州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农业增长较快,工业增速加快,消费较为畅旺,投资大幅增长,出口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提高,这些积极信号支撑着经济走势向好,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展望全年经济走势,预计全市经济增长13%的目标可以实现。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2011年前三季全市生产总值513亿元,增长14.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39亿元,增长6.6%,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216.63亿元,增长18.5%,拉动GDP增长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86.59亿元,增长17.9%,拉动GDP增长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99.98亿元,增长12.8%,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较快增长。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持续作用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较高,农业生产呈现较快增长。1—9月,全市农业总产值162.08亿元,增长6.4%。农业增加值96.39亿元,增长6.6%,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林业、渔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比农业增加值增速高0.9、1.0和0.9个百分点,从而拉动了农业较快增长。
三是工业增速加快,效益提高。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77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9.1%到前二季度的19.8%,再上升到前三季度的21.1%,速度逐季有所提高。在总计中,轻工业同比增长18.3%,重工业同比增长23.8%,大中型工业同比增长16.4%。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14.1亿元,增长19.4%。从分县(市、区)看,除市直外,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增幅超过35.0%的有大埔、梅江区和五华,增速分别为41.5%、39.4%和38.0%。
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1-8月,规模以上工业效益上升,亏损面缩小,利税总额增加。据统计,全市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45.7%,比去年同期上升27.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个44.6百分点;亏损企业51家, 企业亏损额1.95亿元,亏损企业比1-5月减少15家,亏损面缩小了4.7个百分点;累计利税总额59.27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累计利润总额21.89亿元,同比增长23.5%。
1-9月,全市主要工业产品增长。其中,卷烟产量144.2亿支,同比增长7.9%;水泥产量987.21万吨,同比增长9.6%;发电量97.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1—9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09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14.84亿元,同比增长36.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85亿元,同比增长35.6%;农村投资完成15.24亿元,增长30.3%。
五是社会消费畅旺。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44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市场201.18亿元,同比增长18.9%;乡村市场77.26亿元,增长18.7%。批发、零售贸易业257.39亿元,增长18.8%;住宿和餐饮业21.05亿元,同比增长19.2%。
六是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9月,我市贸易出口总额79364万美元,同比增长14.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967万美元,同比增长22.0%。
七是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9月,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9.24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比去年同期高9.3个百分点。从分地区看,各县(市、区)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较快的有平远、梅县和梅江区,分别增长81.9%、41.9%和40.0%。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91.07亿元,同比增长40.8%,
八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据抽样调查统计,1—9月,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0元,增长12.8%(未扣除价格因素),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成为市区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其中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增速分别为22.4%、21.2%。
九是金融运行态势平稳。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05.11亿元,比年初增长7.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53.70亿元,比年初增长12.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0.57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77.99亿元,比年初增长13.4%,中长期贷款291.55亿元,比年初增长12.3%。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支柱工业的主导作用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1-9月六大支柱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9.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1.7个百分点;六大支柱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支柱工业的主导作用有所降低。
二是投资力度仍较弱。梅州经济增长需要一个大投入到大产出的过程,虽然今年我市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投资大幅增长。但长期以来投资总量小、增长偏慢,直接影响企业产能扩大和升级改造,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梅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总投资仅占全省的1.3%,分别占云浮、河源、韶关、清远的78.3%、71.6%、50.1%和22.0%;梅州投资率为30.9%,分别比韶关、河源、云浮、清远少23.2、24.0、28.4和57.8个百分点。
三是物价持续上升,调控压力加大。1-9月,我市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1%,同比上涨5.1%,涨幅比1-6月上升0.2个百分点。1—9月,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4.7%,同比上涨4.7%,涨幅比1-6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5.8%,上涨5.8%。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着力发展特色、绿色、旅游农业,确保农业稳步增长。重点要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注重做好农业服务工作。着力发展特色、绿色、旅游农业,确保农业稳步增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完善和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着力抓好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扶持政策,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多上、快上大项目,特别是工业大项目、公共投资和改善民生的大项目。同时,抓好现有投资建设工程进度,充分利用好产业转移资金,发挥资金效应,用有限的资金打造一批造血型、效益型、环保型品牌企业。
三是培育和打造新型工业,挖掘新经济的增长点。要树立“抓经济必先抓工业、强工业”的理念,培育和打造新型工业,挖掘新经济的增长点。要用足用好政策和资金,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新型工业,打造一批亮点工业、亮点经济。
四是刺激消费,增加出口。一方面要想尽办法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落实好国家和省实行家电下乡、购车、住房等优惠政策,刺激消费。另一方面,要扶持出口企业生产,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外引内联,做大做强出口企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有效地增加贸易出口。
五、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一方面加
大交通、文化、卫生、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投入,为发展文化、旅游业创造优美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进一步开发人文、山水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形成全市各地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来源:梅州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