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今年以来,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划建设幸福广东,宏观经济运行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开稳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生改善力度加大。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前三季广东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953.1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1840.81亿元、18861.24亿元和16251.10亿元,同比增长3.8%、11.7%和9.0%。各月GDP增速基本上在10%—10.5%之间波动。
一、实体经济运行稳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前三季度,广东农作物收成良好,粮食总产量723.66万吨,增长3.4%。园林水果平稳增长,园林水果产量同比增长6.0%。渔业稳定发展,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4.3%;其中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产量分别增长5.9%、5.8%。畜牧业由于受生产成本上升、散户退出、疫病、外省供粤生猪减少等因素影响有所波动,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同比下降2.0%、0.6%。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146.74亿元,增长13.0%。从轻重工业看,前三季度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2.8%;轻工业增长13.5%,轻重工业增幅差仅为0.7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4.2%。从主要行业大类看,与“吃”有关的传统行业生产步伐较快。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6%和22.9%,均高于同期工业增幅。汽车及摩托车行业逐步走出日本核辐射阴影,产能基本上恢复到正常月份。前三季度汽车及摩托车增加值增长5.2%,扭转上半年增长逐月减缓态势。工业品内销继续扩大,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品实现内销增长26.9%,内销占全部工业品销售的比重为69.6%,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速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广东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0%。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业发展较快,前三季度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4%,全省客运量和货运量分别增长10.3%、14.4%。武广高铁开通不到两年时间,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55.1%和62.6%。广珠城际开通不到一年,客运量超千万人次;全省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1亿。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上半年回升0.7个百分点。
二、经济增长动力保持稳定
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广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万亿,完成投资11317.49亿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277.19亿元,同比增长34.3%,拉动整体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继续强劲增长,投资内生动力增强。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9.1%。从产业看,农林牧渔业、文化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投资发展较快,同比分别增长57.1%、43.2%和31.8%。
消费品市场增势平稳。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66.74亿元,同比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0.0%。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镇、乡村市场分别增长16.3%和15.1%。批发业增速较快,前三季度实现零售额增长29.4%。食品、服装等日常生活品保持较高增速,前三季度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1.0%和25.8%。在国际金价不断上涨以及国际资金避险需求的刺激下,金银珠宝类累计实现零售额大幅增长37.3%。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石油及制品类销售增长33.3%。
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前三季度,广东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74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出口总额3919.1亿美元,增长22.2%;进口总额2824亿美元,增长18.3%。贸易结构改善持续,一般贸易出口1352.3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占出口总额的34.5%;加工贸易出口2292.6亿美元,增长18.1%,占出口总额的58.5%。对新兴市场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拉美、中东地区和非洲市场的进出口分别大幅增长28.5%、32.5%和71%。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产业园区工业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品生产加快。前三季度,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产值增长44.3%,比同期全省工业高21.6个百分点。全省3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中,工业增速超过50%的园区有19个,其中倍增以上园区有10个。新能源、高端电子等新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前三季度新能源产品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9.6%和51.7%;高端电子信息产品3G手机、3G电视机、液晶(LED)电视机、LED节能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9.3%、62.8倍、160.1%和125.3%;装备制造业产品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金属集装箱、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9.4%、56.6%和26.9%;新能源改装汽车累计产量4177辆,增长2.9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粤东西北地区的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前三季度,粤东和粤北的GDP增速比全省的珠三角地区分别高1.5个和2.7个百分点。产业承接能力较强的东翼及山区部分地市工业发展快速,前三季度粤东、西、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9%、13.4%、22.1%,增幅超过珠三角地区8.1个、1.6个和10.3个百分点。在重点大项目的支撑下,粤西地区投资增速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粤东、西、北的投资分别增长31.3%、49.6%、22.1%,增幅超过珠三角地区17.6个、35.9个和8.4个百分点。粤东、西、北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2.9%、31.4%、36.0%,增幅高于珠三角地区6.3个、4.8个、9.4个百分点。
四、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财政对民生支持力度加大。财税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91.67亿元,同比增长26.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62.45亿元,同比增长21.6%,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的增幅分别高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幅为2.4个、18.2个、3.8个和51.6个百分点。
就业和用工形势总体平稳。三季末,广东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比上年末增加91.84万人,增长1.6%;比上季末增加59.05万人,增长1.0%;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例为26.2:39.2:34.6,与2010年末相比,第一、二产业分别下降0.4和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呈现出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的良好态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35.8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636.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同期的2.83:1缩小到2.66:1。
当前,广东经济增速适度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方向,有利于通过调控需求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值得关注的是,物价上涨推动生产、生活成本上升,加上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针对当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下一阶段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全力控物价、稳增长、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着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努力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来源:广东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