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出现放缓迹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由于去年亚运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积累了较高基数,加上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及日本地震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冲击,工业生产、投资面临严峻形势,增速大幅回落,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电力供应渐趋紧张,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农业生产、消费、进出口等增长较平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坚定信心,迎难克艰,力促发展,积极扭转工业生产和投资负增长的局面,基本实现上半年经济平稳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与特点
(一)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在去年上半年亚运拉动对比基数较高的情况下,我市经济缓中趋稳
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30亿元(预计数),同比增长11.0%,增速较一季度(11.2%)回落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13.6%)下降2.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6︰37.5︰60.9变化为1.5︰36.6︰61.9。第一、二、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33.4%和66.3%,第二产业贡献率比上年同期(50.4%)减少17.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比上年同期(49.4%)加大16.9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市经济出现放缓迹象,一方面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预期效果的逐步显现和前期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退出的后续效应;另一方面是上半年多项指标增幅均呈两边高、中间低的“V”型发展态势,工业、投资增速一度下滑至近几年以来的最低位。
(二)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32亿元,同比增长 2.5%,增速较上年同期(2.7%)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2.0%)提高0.5个百分点。上半年,花卉产量较快增长,增速为18.8%,较一季度(7.6%)提高11.2个百分点;玉米、蔬菜和淡水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2%、3.5%和3.7%;甘蔗、薯类和肉类产量小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4%、0.8%和0.5%。生猪出栏、海水产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8%和10.7%。
(三)工业生产运行呈现增速回落、三大支柱产业增长乏力、利润下降、企业亏损增加等严峻形势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067.02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1—5月(8.8%)提高1.5个百分点,较1—4月(9.1%)提高1.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13.8%)回落3.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23.3%)回落13.0个百分点。
今年前3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幅呈逐月收窄态势,1月份、2月份、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15.1%、14.9% 和7.6%;4月份同比下降2.8%,是自1998年实行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制度方法以来,首次出现当月生产负增长;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增速由负转正(5.8%),但较上年同期(24.0%)仍下降18.2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增长15.8%,显示工业生产正在提速。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1—5月累计,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54.52亿元)居第七位,低于上海(12678.00亿元)、苏州(11200.48亿元)、天津(8091.73亿元)、深圳(7487.84亿元)、佛山(6569.36亿元)和无锡(5687.32亿元),高于北京(5479.72亿元)和重庆(4127.80亿元)。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8.8%)低于天津(29.8%)、重庆(24.4%)、苏州(20.8%)、佛山(20.0%)、深圳(14.1%)、北京(10.3%)和上海(10.0%)等市。
1. 三大支柱产业增速下滑、增长乏力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3333.7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17%,比重较1—5月(47.65%)减少0.4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5%,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0.3%)低3.8个百分点,增速比1—5月(4.6%)加快1.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12.9%)回落6.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36.2%)大幅下降29.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三大支柱产业3月份、4月份、5月份和6月份当月增速均低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4月份、5月份和6月份分别同比下降32.2%、18.6%和4.2%,拖累全市工业生产。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占据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67%,对于目前呈现的下滑态势要引起重视。
2.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亏损额增加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72.53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1—4月(12.6%)回落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35.0%)回落23.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46.74亿元,同比下降5.7%,而上年同期为64.4%,比1—4月(-3.6%)下滑2.1个百分点,比1—3月(1.6%)回落7.3个百分点。自2009年1—8月利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以来,今年已经出现连续两个月下跌。工业企业利润呈现负增长,与产销的差距较大,说明不少企业增产不增收。我市工业企业利润负增长,与全国增速差距较大。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虽然同样出现逐月回落的趋势(1—2月、1—3月、1—4月和1—5月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为34.3%、32.0% 、29.7%和27.9%),但1—5月仍快速增长。
企业亏损额逐月攀升。1—5月,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79.2%,而上年同期为下降43.3%,增速比1—2月(27.8%)、1—3月(62.5%)和1—4月(75.7%)分别加快51.4个、16.7个和3.5个百分点。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快速增长情况仍存在,加剧了企业资金周转紧张状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逐月增加,5月末为1489.62亿元,比2月末(1354.66亿元)、3月末(1416.12亿元)和4月末(1487.57亿元)分别增加 134.96亿元、73.50亿元和2.05亿元;同比增长10.4%。产成品存货454.24亿元,同比增长24.2%。
3.工业出口大幅回落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产品产值为1515.89亿元,同比增长15.0%,较1—5月(12.1%)加快2.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32.0%)回落17.0个百分点,但高于工业销售产值增速(10.8%)4.2个百分点。
虽然工业生产形势严峻,但也释放出民营和中小型企业增势明显、石油化工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回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平稳增长、工业产品产销状况良好等积极信号。
民营和中小型企业增势明显。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75.24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快6.0个百分点,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0.3%)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4%)分别快16.0个和7.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89.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5.04%,同比增长13.6%,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快3.3个百分点。
石油化工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石油化工制造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070.00亿元和944.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6%和16.7%。6月份,规模以上石油化工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5.88亿元,增长34.3%,分别比3月(5.0%)、4月(-0.3%)、5月(8.4%)加快29.3个、34.6个和25.9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38亿元,同比增长17.8%,分别比3月(3.9%)、4月(6.1%)、5月(13.5%)加快13.9个、11.7个和4.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722.09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较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销状况良好。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为6974.65亿元,同比增长10.8%,较1—5月(9.3%)加快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8.69%,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增速回落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8.66亿元,增长2.1%,增幅较1—5月(1.6%)、1—4月(1.5%)分别回升0.5个和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43.5%)大幅回落41.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同比下降3.0%。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1—5月累计,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高于上海(-6.9%),低于天津(32.4%)、重庆(29.4%)、苏州(24.0%)、北京(15.8%)和深圳(14.1%)等市,也低于全国(25.8%,不含农户)和全省(18.9%)平均增速。
投资增幅较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市属投资和国有投资继续下降。上半年,全市完成国有固定资产投资410.61亿元,同比下降28.9%(上年同期增速为64.3%);完成市属投资987.41亿元,同比下降4.4%(上年同期增速为46.7%)。
二是分行业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同比大幅下降65.8%,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4.1%,导致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4.8%。
三是新上马重点建设项目大多未形成投资量。101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新上马31个项目大部分尚在开展前期工作,尚未形成投资量。
但投资结构也出现积极的变化:一是民营投资活跃,上半年,完成民营投资260.65亿元,同比增长26.3%,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4.2个百分点。二是生产力骨干项目投资平稳。在东风汽车、广汽本田扩大产能及自主品牌乘用车扩建拉动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4%(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2%),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到83.1%。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增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7.95亿元,同比增长26.7%,增幅较1—5月(21.9%)提升4.8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14.2%,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
(四)消费需求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1.42亿元,同比增长16.4%,增幅比1—5月(15.5%)提高0.9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20.6%)回落4.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0.5%。其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096.45亿元和324.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6.6%。全市实现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1598.80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比1—5月(19.2%)加快2.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30.0%)回落8.6个百分点。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1—5月累计,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5%)低于重庆(24.0%)、天津(18.4%)、苏州(17.2%)、深圳(17.1%)等市,也低于全国(16.6%)和全省(16.4%)平均增速,高于北京(11.0%)、上海(12.7%)等市(注:重庆、深圳、上海为限上企业口径)。
(五)财政收入增速一度大幅回落、但自4月起逐月回升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5.82亿元,同比增长20.1%,较上年同期(22.0%)回落1.9个百分点,分别较1月(14.0%)、1—2月(12.0%)、1—3月(10.8%)、1—4月(12.3%)、1—5月(13.9%)加快6.1个、8.1个、9.3个、7.8个和6.2个百分点,但6月当月增幅快速回升存在2010年度汇算清缴集中入库等不可比因素。其中,增值税为75.67亿元,同比下降0.3%;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为80.18亿元和62.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和39.1%,合计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7.89%。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1—5月累计,广州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369.91亿元)和增速(13.9%)均低于上海(1766.26亿元,32.8%)、北京(1441.20亿元,29.2%)、深圳(615.92亿元,23.9%)、天津(560.93亿元,40.0%)、重庆(546.91亿元,38.7%)、苏州(471.39亿元,22.6%)和杭州(398.79亿元,24.0%),也低于全省(21.2%)平均增速。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起我省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地方收入部分,省级与市县分享比例由“四六”调整为 “五五”,市级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二是非税收入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5.2%;三是增值税同比下降0.3%;四是受“销售不动产”收入增幅下降影响,营业税增长缓慢但呈回升态势,6月、5月、4月当月营业税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7%、3.4%和10.2%,6月比3月(18.7%)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受到我市前期基建投资规模萎缩的影响,建筑业营业税继续下降。
(六)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吸收外资形势较好
1—5月,全市商品进出口总值为45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增速比上年同期(53.1%)回落38.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出口总值为217.97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商品进口总值为232.32亿美元,同比增长7.9%。贸易逆差为14.35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3.19%。
1—5月,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为16.8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增幅较上年同期(10.0%)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60个,与上年持平;合同金额20.69亿美元,同比增长6.9%。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1—5月累计,广州市商品出口总值增速(22.3%)高于北京(1.8%)、苏州(13.3%)、上海(19.2%)和天津(21.3%)等市,低于重庆(78.4%)、深圳(41.7%)等市,也低于全国(25.5%)和全省(29.5%)平均增速。
(七)货运交通小幅加快、客运交通小幅回落
上半年,全市完成货运量29871.96万吨,同比增长8.1%,增幅较上年同期(8.8%)回落0.7个百分点,较1—5月(7.7%)提高0.4个百分点。完成货物周转量1278.38亿吨千米,同比增长11.2%,增幅较上年同期(8.9%)提高个2.3百分点,较1—5月(11.4%)回落0.2个百分点。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1146.45万吨,同比增长5.2%,增幅较上年同期(11.7%)回落6.5个百分点,较1—5月(4.2%)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417.06万吨,同比增长5.0%,增幅较上年同期(11.5%)回落6.5个百分点,比1—5月(3.9%)提高1.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完成客运量32595.97万人次,同比增长9.4%,增幅比上年同期(6.4%)提高3.0个百分点,较1—5月(9.7%)回落0.3个百分点。完成旅客周转量884.16亿人千米,同比增长9.0%,较上年同期(13.7%)回落4.7个百分点,较1—5月(10.3%)回落1.3个百分点。
(八)消费价格高位运行、生产价格“剪刀差”略有扩大
上半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升5.4%,较1—5月(5.3%)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同比分别上升6.5%和3.3%,分别比1—5月提高0.1个和0.2个百分点。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均呈上涨格局,其中涨幅居前三位的依次为食品类(11.9%)、衣着类(5.8%)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4.2%)。
上半年,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购进价格指数(IPI)同比分别上升3.1%和9.6%。6月份,生产价格“剪刀差”为6.5个百分点,较4月份和5月份(均为6.4个百分点)扩大0.1个百分点,较3月份(6.8个百分点)缩小0.3个百分点,与2月份持平。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1—5月累计,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5.3%,升幅高于苏州(5.2%)、重庆(5.1%)、上海(4.8%)和天津(4.0%)等市,低于深圳(5.5%)和北京(5.4%)等市,高于全省(5.1%)平均增速,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生产面临较大困难
从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面,工业生产面临下行风险。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难,工业增速一度负增长,三大支柱产业增长乏力,工业经济存在发展隐忧。除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等不利因素外,目前影响我市工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还在于日本大地震对我市对外贸易及相关产业的冲击。1—5月我市对日进口额占全部进口总额的19.84%,比重较2010年下降0.3个百分点,对日贸易呈巨额逆差,达35.01亿美元。今年单4月、单5月对日进口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15.7%和0.4%。日本大地震后上游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受到影响,对我市进口日本材料、设备、机电等零附件的企业造成冲击。汽车制造业总产值连续3个月当月负增长。除了汽车产业,还有家电、电梯、电子产品等日资投资较大的行业和部分向日本出口产品的工业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另一个方面看,工业企业面临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用电紧张等生产经营问题。目前,由于生产成本等不断增加,全市工业生产经营问题严峻。一是成本增加,压缩利润空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逐月走高,工业生产出厂和购进价格涨幅的持续“剪刀差”效应,用工成本进一步加大(3月份我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高18.2%,1—5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1.8%),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二是融资难。自2010年以来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连续5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信贷闸门不断收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再加上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降低,资金瓶颈制约作用进一步显现,将对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负面影响。1—5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增长34.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3.2个百分点。三是电力供应趋紧。受西南旱灾影响,西电东送电力紧张,煤炭价格快速上扬,火电生产企业积极性不高,电力供应矛盾突出。截至6月26日错峰用电天数达76天。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新增企业量少规模小、拉动力弱,部分先行指标有所回落,显示在较短时间内,工业经济难以有较快回升。今年以来受我市工业用地紧张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新增了5家规模不大的企业,1—6月累计,这5家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69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产值的1.2%,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1—5月,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较上年同期(22.4%)大幅回落20.7个百分点。上半年,货运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均较上年同期回落。微观主体对经济的信心回落,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34.5和129.3,分别比上季回落7.0点和8.2点,企业景气指数从高度景气区间滑落至中度景气区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信号明显增强。二季度广州市企业融资经济指数为95.3,是自2004年开展景气调查以来第二次跌入不景气区间(第一次是2008年四季度,指数为93.9),其中工业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98.1,较一季度(106.5)下降8.4点。融资难直接对企业流动资金产生负面影响。
(二)投资规模有待加大,项目推进有待加快
上半年,我市投资增速较上年大幅回落,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负增长。除了亚运年高基数的影响外,还受大项目减少、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进展较慢、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影响。上半年我市工业投资为197.69亿元,同比减少15.2%,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5.96%,工业投资额偏少,也造成我市工业发展的后劲不足,难以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三)财政收入增长难度较大
上半年,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一度大幅回落。财政收入增收压力较大,一方面经济税源的不确定性加大,受外需复苏迟缓、货币政策持续紧缩、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电力供应紧张、日本大地震和国内旱涝灾害等诸多不利影响,经济整体增速放缓、楼市向下拐点隐现、基建投资明显下滑等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减收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土地增值税调整预征周期和提高预征率的增收作用到今年四季度将不复存在,9月1日起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税制潜在减收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四)出口形势仍不乐观
一方面日本地震影响持续显现,单4月、单5月对日出口分别下降5.1%和10.2%,1—5月对日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5.09%。另一方面成本涨、工资涨、汇率涨,企业接单信心不足。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复苏,出口订单相应增加,但据有关部门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在接单特别接大单、长单时心存疑虑、信心不足。主要原因:一是原辅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上涨,而产品价格难以完全消化成本上涨,造成“多接多亏”的局面;二是中小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难,出口快速增长及经营成本上涨令企业资金需求增大,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外销行业风险高,融资难度加大,企业资金紧张局面更加突出;三是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出口企业承受力正逐步减弱,企业接单普遍谨慎,新接订单以小单、短单为主。
三、下一步经济走势判断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在国际、国内环境不发生较大波动的情况下,下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将呈现平稳增长走势,经过努力有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
从国际来看,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基本面乐观因素不多。美国商务部公布的5月份美国新房开工量环比回升3.5%,扭转了前一个月大幅下降的局面,制造业持续复苏。希腊获得120亿欧元第五批贷款,债务违约风险暂时得以化解。另一方面,美国发布6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创下8个月来新低,失业率由5月的9.1%上升至6月的9.2%。6月份英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5月的52跌至51.3,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5月份澳大利亚零售额较前一个月下滑0.6%,远不及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增长0.3%。加拿大5月份通货膨胀率达3.7%,创2003年3月以来新高。受到国际油价高企、粮价大幅攀升、日本大地震等风险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出现滞胀隐忧,金融动荡加剧,经济复苏面临层层考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从国内看,经济运行复杂性增加,经济增长出现放缓的苗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低于上月1.1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落,为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市场需求回落进一步加剧,产成品库存呈现上升态势,企业生产积极性受挫。2011年第二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宏观经济热度有所下降,银行业景气指数继续回落,贷款需求指数转升为降。国内面临旱涝灾害严重、物价水平创三年内新高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清理等考验,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有下行压力。
(二)我市全年经济形势展望
从工业生产来看,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的加大,以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海洋等新兴产业的稳步发展,部分日系车企汽车零部件供应逐步恢复、并已恢复双班生产,工业经济稳步较快的增长态势有望得到延续。但受上年高基数因素影响,加之日本大地震对我市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可能造成的冲击,全年工业增速将稳中略升,但升幅可能会较上年有所回落。
从投资来看,1—2月处于负增长状态,1—3月由负转正,1—4月增长1.5%,1—5月增长1.6%,1—6月增长2.1%,显示投资正在提速。广州已启动新一轮投资增长周期,2011年全年计划安排101个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826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3600亿元,其中全年计划投资额超10亿元的项目就有27个之多。而“新广州、新商机”北京、上海推介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广州带来214个项目、累计达8830.41亿元的总投资额。随着我市保障性住房、“三旧”改造以及“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推介项目的落实,固定资产投资也将加快,投资增幅有望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在前两年形成的高基数基础上规模继续扩大。
从消费来看,随着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推进,食品、服饰、日用品等刚性消费类商品和生产服务消费将继续较快增长。广州纺织博览中心、广州白云万达广场、广东塑料交易所二期总部基地等重大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将带动我市消费市场后续增长。但在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费信心明显不足,预计今年广州消费增速会较上年有小幅回落。
从出口来看,目前外部需求仍较为疲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完全消除,消费能力受到抑制;美国实施“出口倍增”计划及“再工业化”战略,将挤占出口市场;日本因地震影响,短期内进口能力明显下降。加之在贸易保护不断升级、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和生产成本攀升等因素的影响下,上年出口恢复性快速增长积累了较高基数,今年我市外贸出口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幅将较上年有所回落。
从物价来看,持续上涨压力仍较大。受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和国内食品、成品油、煤炭等重要物资涨价影响,价格上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不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还增加居民生活的支出。特别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衣着类价格大幅增长,房租快速上涨,交通、家政等生活服务价格上涨对中低收入阶层影响逐步加大。
四、对策建议
(一)工业
一是大力增强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推动力。加快现有产业优化升级,解决工业用地不足等矛盾,用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工业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工程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广州产业向创造性、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切实增强工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二是要关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盈利状况,特别要加大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针对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的情况,积极协调生产资料保障供应,加强用电需求管理,积极应对用电高峰。三是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要密切关注重点行业、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态势,及时掌握并积极应对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变化,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运行。四是提高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六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七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战略性发展平台,加大政府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避免技术引进依赖、产业空心化等局面,着力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导产业。
(二)投资
一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发挥好重点区域投资带动作用。要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挖掘新的投资增长点,鼓励民营投资,抓好存量,扩大增量。二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今年推出的101个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积极落实“新广州、新商机”招商活动签下的八千多亿214个投资项目,为广州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三要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的基础上,把扩大投资与带动就业、提升消费结合起来,努力扩大最终需求,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三)消费
要充分发挥亚运后续积极效应,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努力扩大居民消费。要着力解决居民“无力消费”和“不敢消费”难题,提高居民消费意愿。要建立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居民有钱消费、敢消费和放心消费。
(四)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广州扩大内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强大动力。一要加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努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帮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新台阶。二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各个领域,实现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协调发展。三要着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环境,为中小民营企业构建多样化的融资服务体系和网络,鼓励民营企业发起或参与设立新型金融机构。
(五)出口
努力扩大外需市场。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全力开拓东盟、中东、俄罗斯、南美及非洲等新兴市场。要努力扩大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完善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机制。
(六)价格
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一要加强价格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特别是要保证农副产品、成品油、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重要商品价格稳定,推进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二要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和收费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完善价格举报举措。三要关注低收入困难群众生活,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扶助保障制度,通过扩大就业、发放补贴、提高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标准等方式,切实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来源:广州统计信息网
(编辑:hl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