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战胜洪灾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运行状况稳中提升。据统计,1-9月全市生产总值1110.84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位居全省第12位,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3%、13.4% 、15.7%。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34.6%、58.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2、4.53和7.65个百分点。
一、前三季度我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总体向好。今年以来,全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有利时机,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全市农业经济延续了全面、较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前三季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1.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0.64亿元,增长5.3%,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2%、10.2%、4.6%、5.8%、6.1%。全市春夏收粮食播种面积216.30万亩,同比增长4.3%,粮食产量84.92万吨,增长6.3%;全市水果产量182.01万吨,同比增长5.8%;全市肉类总产量47.58万吨,增长4.4%;全市水产品产量60.14万吨,同比增长5.0%。
(二)工业生产平稳发展。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90.3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75.48亿元,增长12.5%,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从轻重行业看,轻工业增长18.7%,重工业增长10.4%;分隶属关系看,中央省属企业增长8.2%,地方企业增长18.3%。
1-9月,全市用电总量49.11亿千瓦时,增长9.5%。其中,工业用电量32.08亿千瓦时,增长6.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0亿千瓦时,增长15.4%。
(三)消费需求持续较旺。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99亿元,增长18.6%。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38.31亿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7.68亿元,增长18.5%。分地区看,城镇零售额280.99亿元,增长21.2%,乡村零售额205亿元,增长15.2%。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74亿元,增长37.4%,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4.74亿元,增长56.2%。从产业结构看,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31.4%、30.9%、37.9%;从隶属关系看,中央省属项目投资18.62亿元,增长23.2%,地方项目投资114.12亿元,增长39.9%;从地域看,城镇投资87.10亿元,增长39.0%,乡村投资45.64亿元,增长34.6%。
(五)财税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稳健。1-9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94亿元,增长20.3%。其中,来源于税收收入19.18亿元,增长21.6%,来源于非税收收入11.76亿元,增长18.2%。全市税收总收入170.92亿元,增长15.1%。其中,国税收入145.58亿元,增长12.8%,地税收入25.34亿元,增长30.0%。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69.57亿元,比年初增长13.7%;贷款余额346.62亿元,比年初增长16.6%。
(六)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1-9月,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2712元,增长7.3%。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36亿元,增长7.5%。在城市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5.1%,经营性收入增长7.1%,财产性收入增长29.0%,转移性收入增长13.2%。
(七)物价指数小幅上扬。1-9月,全市物价水平小幅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9%。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五涨三降”,其中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分别上涨6.3%和5.6%。
二、经济运行中呈现的亮点
(一)“三驾马车”协同拉动,发展动力比较强劲
1、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74亿元,增长37.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6.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地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投资114.1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5.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
2、居民消费持续畅旺。受国家惠农、汽车下乡、家电下乡政策以及假日消费等诸多利好因素的影响,全市居民消费需求持续较旺。前三季,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99亿元,增长18.6%,其中,汽车零售额11.6亿元,增长31.3%。
3、外需拉力强劲。今年以来,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均保持50%以上的增速。前三季,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66亿元,增长58.2%。其中,出口总额3.01亿元,增长57.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对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主体市场的出口额分别增长33.0%、50.1%、100%。
(二)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大节能降耗管理力度,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电耗下降明显。1-9月,全市能源消费总量1037.89万吨标准煤,增长7.1%,低于GDP增速6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5.28%,降幅比上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32%,降幅比上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单位GDP电耗下降3.16%,降幅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快速发展。1-9月,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0.85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3%,拉动经济增长7.6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总额105.25亿元,增长37.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9.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4.74亿元,增长56.2%。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生产步伐缓慢,经济效益有所下降。1—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速为12.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1位。1—8月,茂名石化公司利润总额22.5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5.05亿元,受茂名石化公司利润总额减少的影响,全市利润总额35.46亿元,同比下降39.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80.12%,同比下降17.7%,比1—5月回落1.3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比重和增速回落,重点建设项目进展缓慢。1-9月,全市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工业投资总量少,比重低,工业投资26.21亿元,只占全市投资总额的19.7%,比一季度回落4.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工业增速逐季回落明显,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68.0%,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48.2%,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增长33.5%。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进展缓慢,全市92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43.8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7.3%。因立项、征地、拆迁、环评、资金等问题,还有茂名海洋大道、茂名市垃圾焚烧发电、茂名市第一中学新校区、高州水库恢复89米正常蓄水位淹没处理工程等39个项目仍未能按计划开工。
(三)利用外资形势不容乐观。9月末,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合同11宗,比去年同期增长10%;合同外资额2273万美元,下降70.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966万美元,下降47.9%,仅完成年度目标的24.2%。
四、全年经济运行走势及政策建议
根据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结合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茂名四季度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向好趋稳的总体格局不会改变。
(一)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积极做好抗灾复产工作。及时修复灾区农业生产设施,尽早恢复耕地种植,争取在能开展冬种生产的耕地上全部种上冬种作物;加强对灾区复产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加强农资流通管理。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对农资流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严肃查处乱涨价行为,防止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扶农惠农办法,切实减轻农民生产负担。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营造农产品销售的良好氛围。
(二)狠抓引进外资工作。努力打造最优的投资环境。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招商人员的业务和服务水平,简化审批程序,切实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拓宽招商渠道,着重引进大项目。充分利用各种招商会平台,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积极接触大客商,争取引进大项目。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全省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步伐,健全现代物流服务,有效提升吸引外资竞争力。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找出未开工的39个重点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重点项目办要加大督察力度,全程跟踪,启动问责机制,如发现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纪问题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进一步明确项目完成时限,克难攻坚,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一定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以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来源:茂名统计信息网
(编辑:h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