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惠州总体经济回升势头良好,
GDP增速居全省各市首位;财税收入增幅居全省前列,经济运行质量再上新台阶;石化产业大幅增长,工业企业效益好转,内销工业产品比重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初见成效。
GDP增速居全省各市首位;财税收入增幅居全省前列,经济运行质量再上新台阶;石化产业大幅增长,工业企业效益好转,内销工业产品比重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初见成效。
一、基本情况
GDP779.3亿元,同比增长
18.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1.2%)
7.7个百分点。
18.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1.2%)
7.7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60.1亿元,增长
34.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1.5%)
12.8个百分点。
60.1亿元,增长
34.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1.5%)
12.8个百分点。
地税收入
52.1亿元,增长
33.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8%)
13个百分点。
52.1亿元,增长
33.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8%)
13个百分点。
国税收入
189.2亿元,增长
100.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9.1%)
71.1个百分点。
189.2亿元,增长
100.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9.1%)
71.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63.0亿元,增长
33.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7.9%)
15.6个百分点。
363.0亿元,增长
33.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7.9%)
15.6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1-5月)
49.7亿元,增长
66.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66.4%)
0.2个百分点。
1-5月)
49.7亿元,增长
66.2%,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66.4%)
0.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5月)
178.8%,增长
33.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3%)
10.8个百分点。
1-5月)
178.8%,增长
33.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3%)
10.8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89.8亿元,增长
17.5%,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2.8%)
5.3个百分点。
389.8亿元,增长
17.5%,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2.8%)
5.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8.2亿元,增长
17.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7.1%)
0.7个百分点。
278.2亿元,增长
17.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7.1%)
0.7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
86.2亿美元,增长
28.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7.5%)
1个百分点。
86.2亿美元,增长
28.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7.5%)
1个百分点。
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7.2亿美元,增长
1.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6%)
2.7个百分点。
7.2亿美元,增长
1.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6%)
2.7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
1978亿元,比年初增长
11.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0%)
1.2个百分点。
1978亿元,比年初增长
11.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0%)
1.2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
1215.2亿元,比年初增长
7.1%,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9%)
2.8个百分点。
1215.2亿元,比年初增长
7.1%,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9%)
2.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
102.5%,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02.6%)
0.1个百分点。
CPI
)
102.5%,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02.6%)
0.1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342元,增长
9.6%,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0%)
0.4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6.9%。
12342元,增长
9.6%,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0%)
0.4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6.9%。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5938元,增长
18.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4.1%)
4.8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6%。
5938元,增长
18.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4.1%)
4.8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6%。
二、主要特点和因素分析
(一)
GDP
增长全省最快。上半年,
GDP增长
18.9%,增幅继续居全省各市首位。增幅比上年同期(
10.4%)回升
8.5个百分点,比金融危机前两年(
2006年和
2007年)的年均增幅(
17.2%)快
1.7个百分点。显示,惠州整体经济恢复势头良好,增幅已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
GDP
增长全省最快。上半年,
GDP增长
18.9%,增幅继续居全省各市首位。增幅比上年同期(
10.4%)回升
8.5个百分点,比金融危机前两年(
2006年和
2007年)的年均增幅(
17.2%)快
1.7个百分点。显示,惠州整体经济恢复势头良好,增幅已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
50.9亿元,增长
4%,保持平稳增长;第二产业
466.3亿元,增长
26.8%;第三产业
262.1亿元,增长
8.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1.5%、
82.6%和
15.9%,第二产业在中海油等大项目拉动下,成为拉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由上年同期的
7.1:
55.5:
37.4调整为
6.5:59.8:33.7。
50.9亿元,增长
4%,保持平稳增长;第二产业
466.3亿元,增长
26.8%;第三产业
262.1亿元,增长
8.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1.5%、
82.6%和
15.9%,第二产业在中海油等大项目拉动下,成为拉动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由上年同期的
7.1:
55.5:
37.4调整为
6.5:59.8:33.7。
(二)财税收入增幅高位企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6月的累计增幅分别为:
30.1%、
28.5%、
29.3%、
34.3%,在
4月和
5月小幅回落后,呈现高位回升
5个百分点的良好态势,持续
6个月处于高位运行,一般预算收入占同期
GDP比重达
7.7%,比上年全年提升
0.5个百分点。显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合计占比超过四成的国内增值税和营业税增幅分别为
35.1%和
37.0%。
3-6月的累计增幅分别为:
30.1%、
28.5%、
29.3%、
34.3%,在
4月和
5月小幅回落后,呈现高位回升
5个百分点的良好态势,持续
6个月处于高位运行,一般预算收入占同期
GDP比重达
7.7%,比上年全年提升
0.5个百分点。显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合计占比超过四成的国内增值税和营业税增幅分别为
35.1%和
37.0%。
国税收入
3-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
118.7%、
104.4%、
104.6%、
100.2%,各月的累计增幅均超过
1倍,大幅增长主要是受出口大幅回升、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和大宗商品销售大增等因素影响,海关代征税、企业所得税、国内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等税种的增幅均超过
80%。
3-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
118.7%、
104.4%、
104.6%、
100.2%,各月的累计增幅均超过
1倍,大幅增长主要是受出口大幅回升、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和大宗商品销售大增等因素影响,海关代征税、企业所得税、国内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等税种的增幅均超过
80%。
地税收入
3-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
45.5%、
37.1%、
33.2%、
33.8%,增幅在
4月和
5月有较大回落后,
6月呈现企稳的态势。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合计占比超过七成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实现超过
30%的增长;另一方面,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土地增值税分别实现
230.9%和
67.5%的大幅增长。
3-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
45.5%、
37.1%、
33.2%、
33.8%,增幅在
4月和
5月有较大回落后,
6月呈现企稳的态势。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合计占比超过七成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实现超过
30%的增长;另一方面,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土地增值税分别实现
230.9%和
67.5%的大幅增长。
(三)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3-6月的累计增幅分别为:
33.3%、
32.7%、
32.5%、
33.5%,增幅连续
6个月居珠三角首位。同时,石化产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惠州经济结构。
3-6月的累计增幅分别为:
33.3%、
32.7%、
32.5%、
33.5%,增幅连续
6个月居珠三角首位。同时,石化产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惠州经济结构。
石化产业规模首超电子产业。全市石油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
140.9亿元,增长
83.7 %。其中,中海油炼化、开氏石化、忠信化工、兴达石化、普利司通合成橡胶等销售产值超亿元的石化主力企业实现了倍数以上增长。
140.9亿元,增长
83.7 %。其中,中海油炼化、开氏石化、忠信化工、兴达石化、普利司通合成橡胶等销售产值超亿元的石化主力企业实现了倍数以上增长。
石化产业规模在
4月份首次超过电子产业,改变了
1995年以来电子产业规模和占比最大的局面。上半年石化产业增加值超过电子产业(
123.8亿元)
1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至
38.8%,占比高于电子行业
4.7个百分点。
4月份首次超过电子产业,改变了
1995年以来电子产业规模和占比最大的局面。上半年石化产业增加值超过电子产业(
123.8亿元)
1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至
38.8%,占比高于电子行业
4.7个百分点。
中海油炼化跃升为全市销售产值最大企业。今年上半年,全市销售产值前
5位的企业分别为:中海油炼化、三星电子、中海壳牌、
LG电子、开氏石化。其中,中海油炼化取代
2008-2009年销售产值最大的三星电子,成为全市销售产值最大的工业企业;开氏石化超过
TCL王牌,跻身前五强,其销售产值直逼第四位的
LG电子。
5位的企业分别为:中海油炼化、三星电子、中海壳牌、
LG电子、开氏石化。其中,中海油炼化取代
2008-2009年销售产值最大的三星电子,成为全市销售产值最大的工业企业;开氏石化超过
TCL王牌,跻身前五强,其销售产值直逼第四位的
LG电子。
电子产业增幅再次超过
20
%。全市电子产业实现增加值
123.8亿元,增长
20.2%,累计增速自
2008年
11月以来再次超过
20%。比亚迪电子、
TCL移动通信、
TCL海外电子、
TCL光电科技、
TCL商用科技、震雄铜导体等
22家销售产值过亿元的电子企业呈倍数以上增长
,占亿元以上电子企业数(
119家)
18.5%。上半年,比亚迪电子首次超过
TCL王牌,成为全市销售产值最大的内资电子企业。
20
%。全市电子产业实现增加值
123.8亿元,增长
20.2%,累计增速自
2008年
11月以来再次超过
20%。比亚迪电子、
TCL移动通信、
TCL海外电子、
TCL光电科技、
TCL商用科技、震雄铜导体等
22家销售产值过亿元的电子企业呈倍数以上增长
,占亿元以上电子企业数(
119家)
18.5%。上半年,比亚迪电子首次超过
TCL王牌,成为全市销售产值最大的内资电子企业。
内销比重继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
1769.2亿元,增长
46.1%。其中,内销产品产值增长
71.6%,增幅高于出口交货值增幅(
21%)
50.6个百分点;内外销结构调整为
58.3:
41.7。在以内销为主的石化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下,工业品内销比重在
2009年
1-9月(
51.7:
48.3)首次超过外销后,今年上半年比重继续上升
6.6个百分点。
1769.2亿元,增长
46.1%。其中,内销产品产值增长
71.6%,增幅高于出口交货值增幅(
21%)
50.6个百分点;内外销结构调整为
58.3:
41.7。在以内销为主的石化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下,工业品内销比重在
2009年
1-9月(
51.7:
48.3)首次超过外销后,今年上半年比重继续上升
6.6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49.7亿元,增长
66.2%。同期,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
178.8%,同比上涨
33.8个百分点。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49.7亿元,增长
66.2%。同期,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
178.8%,同比上涨
33.8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市场有起有伏。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119.3亿元,增长
44.2%,增幅比上年同期(
-8.3%)上升
52.5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
2343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总量新高,增长
17.3%;商品房销售面积
242.
6万平方米,增长
21.8%,增幅比上年同期(
80%)回落
58.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金额
111亿元,增长
32.8%。显示在房地产业的投入环节投资、施工部分增长较快,而销售环节则增幅回落较大。
119.3亿元,增长
44.2%,增幅比上年同期(
-8.3%)上升
52.5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
2343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总量新高,增长
17.3%;商品房销售面积
242.
6万平方米,增长
21.8%,增幅比上年同期(
80%)回落
58.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金额
111亿元,增长
32.8%。显示在房地产业的投入环节投资、施工部分增长较快,而销售环节则增幅回落较大。
单月销售量波动较大。
3-6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单月销量分别为(万平方米):
62.2、
37.7、
45.3、
55.0。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在春节后明显放量,
3月销售量接近去年单月第二大销量(上年
6月份,
66.
2万平方米);
3月末,国家出台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包括收紧信贷、限制异地购房等,部分购房客期待房价下跌,进入“观望”状态,致使
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急剧下降至
37.
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接近
4成;
5、
6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3-6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单月销量分别为(万平方米):
62.2、
37.7、
45.3、
55.0。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在春节后明显放量,
3月销售量接近去年单月第二大销量(上年
6月份,
66.
2万平方米);
3月末,国家出台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包括收紧信贷、限制异地购房等,部分购房客期待房价下跌,进入“观望”状态,致使
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急剧下降至
37.
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接近
4成;
5、
6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
29%、
24.8%、
25%、
17.5%,上半年的增幅对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
1.9和
1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投资
125.3亿元,同比下降
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264.1亿元(含房地产开发投资
119.3亿元),增长
32.6%。
3-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
29%、
24.8%、
25%、
17.5%,上半年的增幅对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
1.9和
1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投资
125.3亿元,同比下降
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264.1亿元(含房地产开发投资
119.3亿元),增长
32.6%。
交通行业投资大幅增加。上半年,除房地产投资外,第三产业投资流向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交通业
42.4亿元、旅游及酒店业
24.42亿元、文化、体育业
2.55亿元。全市交通行业在
2008年底中央政府实施
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一大批交通项目相继上马或进度加快,占第三产业投资(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由
2008年的
8.2%,上升至
2009年和今年上半年的
29.4%和
29.3%。其中广河高速惠州段、莞惠城际轨道交通、惠博公路沿江公路扩建工程、夏深铁路惠州段等项目的本年完成额均超过
5亿元上半年旅游及酒店业投资在帝景皇冠大酒店、皇冠假日酒店等大项目带动下,占比从
2008年的
8.5%大幅回升至
16.9%,半年投资额已接近
2008年全年的投资额;文化、体育业投资比重呈回落态势,降至
1.8%,主要是省运会项目场馆建设已基本完成。
42.4亿元、旅游及酒店业
24.42亿元、文化、体育业
2.55亿元。全市交通行业在
2008年底中央政府实施
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一大批交通项目相继上马或进度加快,占第三产业投资(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由
2008年的
8.2%,上升至
2009年和今年上半年的
29.4%和
29.3%。其中广河高速惠州段、莞惠城际轨道交通、惠博公路沿江公路扩建工程、夏深铁路惠州段等项目的本年完成额均超过
5亿元上半年旅游及酒店业投资在帝景皇冠大酒店、皇冠假日酒店等大项目带动下,占比从
2008年的
8.5%大幅回升至
16.9%,半年投资额已接近
2008年全年的投资额;文化、体育业投资比重呈回落态势,降至
1.8%,主要是省运会项目场馆建设已基本完成。
电力投资大幅超过石化和电子行业。上半年工业投资流向前三位行业分别为:电力行业
39.62亿元(占比
31.7%);电子行业
27.16亿元(占比
21.7%);石化行业
15.2亿元(占比
12.1%)。电力行业投资在平海电厂、国华热电、输变电站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后,快速增长,
2009年首次超过石化和电子工业投资,成为工业投资最大的行业。上半年投资额超过
2008年全年,占整体工业投资的比重也首次超过
30%,今后两年内,我市将再添
2座
500千伏变电站,将再迎电网建设高峰;电子行业投资超过亿元的项目有:比亚迪手机零配件生产及组装、伯恩光学、鸿达工业城、
TCL液晶模组、比亚迪汽车电池等;
2008年以来,受中海油炼化建成投产影响,石化行业比重高位回落,目前投资较大的项目有:中海能源的加氢尾油项目和中海炼化的
1000万吨改扩建工程。
39.62亿元(占比
31.7%);电子行业
27.16亿元(占比
21.7%);石化行业
15.2亿元(占比
12.1%)。电力行业投资在平海电厂、国华热电、输变电站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后,快速增长,
2009年首次超过石化和电子工业投资,成为工业投资最大的行业。上半年投资额超过
2008年全年,占整体工业投资的比重也首次超过
30%,今后两年内,我市将再添
2座
500千伏变电站,将再迎电网建设高峰;电子行业投资超过亿元的项目有:比亚迪手机零配件生产及组装、伯恩光学、鸿达工业城、
TCL液晶模组、比亚迪汽车电池等;
2008年以来,受中海油炼化建成投产影响,石化行业比重高位回落,目前投资较大的项目有:中海能源的加氢尾油项目和中海炼化的
1000万吨改扩建工程。
近半工业投资项目即将投产。上半年,全市完成投资总进度超过
90%的项目一共有
153项,占全部工业投资项目
326项的
46.9%。其中最大的
6个项目分别为:比亚迪汽车电池零部件、比亚迪手机零配件、中海壳牌
15万吨乙烯扩建工程、华敏家具、奥美特再生产业资源等项目。
90%的项目一共有
153项,占全部工业投资项目
326项的
46.9%。其中最大的
6个项目分别为:比亚迪汽车电池零部件、比亚迪手机零配件、中海壳牌
15万吨乙烯扩建工程、华敏家具、奥美特再生产业资源等项目。
(六)消费市场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受春节、“五一”黄金周消费升温和总体经济好转的影响,全市商贸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8.2亿元,增长
17.8%,增幅比一季度上升
0.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
253.6亿元,增长
18.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24.6亿元,增长
9.2%。
278.2亿元,增长
17.8%,增幅比一季度上升
0.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
253.6亿元,增长
18.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24.6亿元,增长
9.2%。
成品油销售增幅扭负为正。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油品销售企业完成零售额
41.1亿元,增长
54.9%,
3-6月各月累计增幅均超过
50%,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扭转了上年各季均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的局面。其中,成品油销售最大的中国石化增幅超过
30%;中海油的增幅超过
2倍。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
2009年以来,全市私人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
2009年和今年上半年新上牌小汽车分别超过
3万和
2万辆,大量增加了成品油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中海油在惠州大规模布点,成品油销售量大幅增长。
41.1亿元,增长
54.9%,
3-6月各月累计增幅均超过
50%,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扭转了上年各季均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的局面。其中,成品油销售最大的中国石化增幅超过
30%;中海油的增幅超过
2倍。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
2009年以来,全市私人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
2009年和今年上半年新上牌小汽车分别超过
3万和
2万辆,大量增加了成品油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中海油在惠州大规模布点,成品油销售量大幅增长。
汽车销售额超过上年全年水平。上半年,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完成零售额
18.9亿元,零售总额超过
2008年(
13.5亿元)和
2009(
17.6亿元),增长
37.8%。在上年全年增幅超过
30%后,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汽车销售龙头企业大幅增长,其中俊峰、合宝、永惠等销售额前三位的企业均实现
30%以上的增幅。上半年,全市汽车新上牌
2.01万辆,同比增长
47.2%。
18.9亿元,零售总额超过
2008年(
13.5亿元)和
2009(
17.6亿元),增长
37.8%。在上年全年增幅超过
30%后,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汽车销售龙头企业大幅增长,其中俊峰、合宝、永惠等销售额前三位的企业均实现
30%以上的增幅。上半年,全市汽车新上牌
2.01万辆,同比增长
47.2%。
综合类零售企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综合零售企业完成零售额
16.8亿元,增长
26.1%。其中,限额以上
29家综合性超市完成零售额
11.8亿元,
3-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
22.1%、
15.9%、
15.4%和
14.1%,增幅在
4月大幅下降后,总体保持平稳。上半年增幅比上年全年(增长
6.8%,剔除沃尔玛、吉之岛等产业活动单位后的统计口径)提高
7.3个百分点。其中,天虹、万佳、海雅增幅明显提升,累计增幅比上年全年提升超过
20个百分点。其中,家电零售行业全面走出负增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家电零售企业零售额
4.9亿元,
3-6月各月累计增长分别为:
61%、
69%、
68.4%和
68.9%,不仅扭转了去年各个季度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的局面,而且实现高速增长,其中国美、苏宁实现大幅增长是主要因素。国美电器零售额超过人人乐,成为全市最大的零售企业。
16.8亿元,增长
26.1%。其中,限额以上
29家综合性超市完成零售额
11.8亿元,
3-6月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
22.1%、
15.9%、
15.4%和
14.1%,增幅在
4月大幅下降后,总体保持平稳。上半年增幅比上年全年(增长
6.8%,剔除沃尔玛、吉之岛等产业活动单位后的统计口径)提高
7.3个百分点。其中,天虹、万佳、海雅增幅明显提升,累计增幅比上年全年提升超过
20个百分点。其中,家电零售行业全面走出负增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家电零售企业零售额
4.9亿元,
3-6月各月累计增长分别为:
61%、
69%、
68.4%和
68.9%,不仅扭转了去年各个季度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的局面,而且实现高速增长,其中国美、苏宁实现大幅增长是主要因素。国美电器零售额超过人人乐,成为全市最大的零售企业。
星级住宿酒店业营业额增长加快。上半年,全市
63家星级以上酒店营业额
6.5亿元,增长
24.1%,全面走出去年各个季度在
10%左右的低速增长区间。其中,新开业的金鹅洲际度假酒店、兴运温泉、三寨谷度假酒店等一批温泉类酒店和惠东国惠、恒升等高档酒店是拉动星级住宿业增长加快的主要因素。
63家星级以上酒店营业额
6.5亿元,增长
24.1%,全面走出去年各个季度在
10%左右的低速增长区间。其中,新开业的金鹅洲际度假酒店、兴运温泉、三寨谷度假酒店等一批温泉类酒店和惠东国惠、恒升等高档酒店是拉动星级住宿业增长加快的主要因素。
(七)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外贸出口
3-6月的累计增幅分别为:
25.2%、
26.8%、
29.3%、
28.5 %,保持较快增长。外贸出口主要特点有:
3-6月的累计增幅分别为:
25.2%、
26.8%、
29.3%、
28.5 %,保持较快增长。外贸出口主要特点有:
“三资”企业出口驱动全市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全市“三资”企业出口
70.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81.6%,增长
25.6%,“三资”企业出口是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的稳定因素。机电产品出口
66.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77.6%,增长
24.1%。
70.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81.6%,增长
25.6%,“三资”企业出口是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的稳定因素。机电产品出口
66.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
77.6%,增长
24.1%。
香港市场出口增长强劲。全市出口额比重前
6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香港占
29.2%、韩国占
18.9%、美国占
15.4%、欧盟占
11.5%、日本占
4%、东南亚占
3.7%,对这些市场出口增长分别为:
46.4%、
12.5%、
16.8%、
12.1%、
28.8%、
28.5%。香港市场是拉动全市出口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6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香港占
29.2%、韩国占
18.9%、美国占
15.4%、欧盟占
11.5%、日本占
4%、东南亚占
3.7%,对这些市场出口增长分别为:
46.4%、
12.5%、
16.8%、
12.1%、
28.8%、
28.5%。香港市场是拉动全市出口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第三产业增速低于
GDP
增速。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
8.7%,增幅比
GDP的增幅低
1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
12%)低
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
GDP增长的贡献为
15.9%,比一季度下降
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增长
5.5%,增幅比一季度回落
19个百分点,对
GDP增长的贡献下降
7.7个百分点。显示,房地产业增幅大幅回落是造成第三产业增幅回落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占
GDP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
37.4%下降为
33.7%,要实现占比超过
37%的全年目标,压力较大。
GDP
增速。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
8.7%,增幅比
GDP的增幅低
1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
12%)低
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
GDP增长的贡献为
15.9%,比一季度下降
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增长
5.5%,增幅比一季度回落
19个百分点,对
GDP增长的贡献下降
7.7个百分点。显示,房地产业增幅大幅回落是造成第三产业增幅回落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占
GDP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
37.4%下降为
33.7%,要实现占比超过
37%的全年目标,压力较大。
二是工业投资负增长。工业投资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发展后劲有较大影响。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低开低走态势,上半年工业投资下降
4%,增幅同比回落
10个百分点,仍未扭转一季度负增长(
-3.2%)的局面,对全社会投资额增幅的拉力削弱。工业投资增长乏力,在较大程度影响全市投资较快增长进而影响工业发展后劲。
2008年以来,惠州工业投资增长持续趋缓,
2008年和
2009年分别增长
11.4%和下降
0.1%,
2009年工业投资总量为
263亿元,与同期的深圳(
386亿元)、东莞(
336亿元)差距较大,而且低于江门(
289亿元),对比中山(
199亿元)的优势也不大。主要原因是:去年
5月中海炼油项目投资全部完成,未能补充新的大项目影响。工业投资持续小幅增长或负增长,将影响后期工业的持续较快增长,应当引起关注。
4%,增幅同比回落
10个百分点,仍未扭转一季度负增长(
-3.2%)的局面,对全社会投资额增幅的拉力削弱。工业投资增长乏力,在较大程度影响全市投资较快增长进而影响工业发展后劲。
2008年以来,惠州工业投资增长持续趋缓,
2008年和
2009年分别增长
11.4%和下降
0.1%,
2009年工业投资总量为
263亿元,与同期的深圳(
386亿元)、东莞(
336亿元)差距较大,而且低于江门(
289亿元),对比中山(
199亿元)的优势也不大。主要原因是:去年
5月中海炼油项目投资全部完成,未能补充新的大项目影响。工业投资持续小幅增长或负增长,将影响后期工业的持续较快增长,应当引起关注。
三是商品房成交量增幅显著回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
21.8%,增幅比一季度(
77.4%)大幅回落
55.6个百分点。除受房地产新政影响外,由于上年同期国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从上年
6月份起全市成交量迅速放大,是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逐月收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1.8%,增幅比一季度(
77.4%)大幅回落
55.6个百分点。除受房地产新政影响外,由于上年同期国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从上年
6月份起全市成交量迅速放大,是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逐月收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量大幅下降。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36.9亿元,比年初增加111.9亿元,对比上年同期少增了79.7亿元,新增贷款量下降41.6%。
五是物价水平上行幅度较快。上半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2.5%,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涨幅比一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上行幅度较为明显。其中,居住类和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上涨5.8%和3.7%,是推高CPI的最主要因素。
四、下半年经济走势展望
下半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因素,金融危机影响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超过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通涨与通缩的压力同时存在。如深陷金融危机的美国复苏脆弱、欧盟债务危机蔓延、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突出,将对惠州的利用外资和出口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工业的增速。下来要特别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努力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和适度的信贷投放规模。
初步判断,惠州经济全年将呈“前高后低”走势,下半年经济增速对比上半年将逐步回落。
来源:惠州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