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宏观经济

2010年一季度惠州市经济运行简况

    一季度,惠州经济继续强劲回升,电子、石化、房地产三大支柱产业均呈快速增长态势,有力地拉动了整体经济的加速增长;财税收入增幅保持在高位水平,经济质量同步提升。但经济发展的环境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回升向好的过程仍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应引起关注。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季度,惠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珠三角九市中,
GDP、地税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这
3项指标居首位,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这
2项指标居第
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
2项指标居第
3位。尤其是
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增幅居全省前列。
    1.GDP增幅居全省首位。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
,全市
GDP 327.9亿元,增长
19.6%,创下
1996年以来新高;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2.5%
7.1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
8位。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7.1亿元,增长
30.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9.6%
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8位、珠三角第
4位。
    3.地税收入增幅居全省第
3位。全市地税收入
24.5亿元,增长
45.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8.9%
16.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3位、珠三角首位。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
2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59.6亿元,增长
33.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
16.5%)高
16.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2位、珠三角首位。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幅居全省第
5位。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21.9亿元,增长
247.9%,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
90.5%)高
157.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5位、珠三角第
2位。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省第
9位。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48.8亿元,增长
2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1%
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9位、珠三角第
4位。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居全省第
5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3.9亿元,增长
17.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7%
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5位、珠三角第
3位。
    8.外贸出口增幅居全省第
15位。全市外贸出口
37.7亿美元,增长
25.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1.2%
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15位、珠三角第
6位。
    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居全省第
8位。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3亿美元,增长
21.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
16.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8位、珠三角第
2位。
    1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幅居全省第
21位。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1173.5亿元,比年初增长
3.5%,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6.4%
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21位。
    1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增幅居全省第
5位。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1929.9亿元,比年初增长
8.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7%
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5位、珠三角第
2位。
    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全省第
6位。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01.9%
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9位、珠三角第
3位。
 
    二、经济运行的特点
    1.GDP呈较快增长。全市
GDP在工业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下实现
328亿元,同比增长
19.6%,增幅同比上升
1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增长
4.2%
26.9%
1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0.4个、
15.1个和
4.1个百分点。
    2.财政收入增速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7.1亿元,增长
30.1%,增幅同比上升
25.7个百分点并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指
2008
8月)水平。
    3.税收收入接近成倍增长。全市税收收入
119.8亿元,增长
98.2%,增幅同比大幅上升
119.4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
95.3亿元,增长
118.7%,增幅同比大幅上升
143.3个百分点;地税收入
24.5亿元,增长
45.5%,增幅同比上升
56.6个百分点。
    4.工业生产呈快速增长。
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受原油材料价格上涨、中海壳牌企业生产线检修和扩建及去年同期基数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增幅虽比
2月份大幅回落,但一季度增幅仍达
33.3%,实现增加值
159.6亿元,同比上升
27.8个百分点,呈快速增长态势。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和重工业的较快复苏,带动整体工业生产持续恢复性回升,成为经济加速回升的主动力。
    5.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
148.8亿元,增长
29%,增幅同比上升
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43.5亿元,增长
40%,增幅同比上升
54.4个百分点。
    6.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3.9亿元,增长
17.2%,增幅同比上升
1.3个百分点;比
1-2月上升
0.3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113.9亿元,增长
1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20亿元,增长
15.8%
    7.商品房销售高位增长。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
104.
7万平方米,增长
77.4%,增幅同比上升
50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金额
44.6亿元,增长
83.7%,增幅同比上升
62.1个百分点。
    8.对外贸易加快恢复。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
66.6亿美元,增长
33.2%,增幅同比上升
47.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
37.7亿美元,增长
25.2%,进口
28.8亿美元,增长
45.5%。进出口相抵,顺差
9亿美元,增长
27.2%
    9.实际吸收外资“转正”。全市实际吸收外商直接外资
3亿美元,增长
21.7%,扭转了
1-2月(
-16.9%)负增长的态势,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6.7个百分点。
    10.本外币存贷款增幅平稳增长。
3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
1929.9亿元,比年初增长
8.5%;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
1173.5亿元,比年初增长
3.5%
    11.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947元,增长
8.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2%
    1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1%,比上年同期上升
2.1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出现反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9年全年的
6.5
55.9
37.6调整为
8.9
57.5
33.6。第三产业比重对比上年末回落
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全市工业的快速扩张,增大了二产比重;另一方面是第三产业中金融等行业明显减速,拉低了三产的整体增长,由此缩小了占
GDP的比重。
    工业增幅走势回落较大。受去年同期经济回暖和今年
3月份中海壳牌检修影响,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3.3%,增幅比
1-2月(
65.4%)回落
32.1个百分点。今年,要特别关注原油等国际大宗产品价格变动对惠州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增金融贷款同比大幅减少。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976.05亿元,比年初增加
51.1亿元,对比上年同期少增
102.6亿元,呈现大幅减少的态势。今年,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对惠州经济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工业投资再现负增长。全市工业投资
53.1亿元,同比下降
3.2%
2009
11月后,全市工业投资的累计增幅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今年
2月成功“转正”后,
3月再次出现负增长,这将对后期的工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来源:惠州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