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商业技术

商品盘点的时效性

作者:陕西晶众家乐超市有限公司 魏东

  商品盘点工作是每个超市每个月都要进行的重要工作内容,是老板了解自己家底的重要工具,是每个超市经营管理者进行管理、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的重要手段,是财务部门核算的重要数据来源,而盘点工作的时效性问题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它关系到盘点工作的成败。

  盘点的目的究其实质,应该是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并着手改正。很多超市盘点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只注重总金额的盈亏,至多只明细到部门总金额,对于管理上的把握仍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不习惯于用理性化、数据化的东西来管理,忽视了单品数量差异的重要性;或是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盘点时效性问题,往往在超市商品数量已经发生变化后,盘点差异表才显示出结果,这时进行商品复点,已无法识别是真正的亏损还是因商品已经售出造成的盘点误差。

  有的超市录入商品信息时售价是商品单个的价格,而盘点时却是按整件商品点数的;有的超市基层管理人员为了在盘点日能够减少工作强度,临近盘点日前一周时,采取人为少报或不报要货计划的办法,以使本部门在盘点日减少工作量,致使有的货架上已经缺货甚至“卖丢”商品品种,产生盘点日过后大量要货的现象,使配送中心工作节奏很不均衡;有的超市供应商同收货部门极个别人内外合谋,采取收单不收货空结的办法,瓜分超市财产;通过分折盘点差异单,发现价值较大体积较小的商品亏损较多,再经过重点追踪发现以外盗为主,而防损部门监控难度较大,就改为专柜销售方式,或是增加防盗标签的比例。以上等等问题都是从盘点中发现的,可见盘点工作的作用。

1.盘点的方式

  超市采用手工盘点方式和数据采集终端(盘点机)采集方式来进行盘点作业,无论哪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盘点的时效性问题,盘点工作才有其现实意义。现从卖场可操作性、经济性方面将两种方式做比较。

  (1)手工盘点方式

  分发空白盘点表至各部门,按人员分工顺序抄录货架上的商品名、条码;在正式盘点日营业结束后整理商品归类、点数,按盘点表上对应的商品名、条码抄录数量经复点无误后,各部门汇总统一报至电脑部,据以录入商品盘点信息,复核无误后登录,盘点录人工作完成。

  这种流程特点是无需投入专门盘点设备以及相应盘点程序的配合,但差错率高、录入时间长、参与盘点人员较多。

  (2)数据采集终端(盘点机)盘点方式

  卖场数据传至电脑得出数量差异,适用于全面盘点。流程为理货员将商品数量清点后,将数量填写在卡片上,盘点人员持盘点机直接扫读标价牌上的条形码 (要求使用条码打印机打印带有条码的标价牌),而不是直接扫读商品上的条码(商品上的条码存在位置的寻找、读码率高低等影响扫读速度的因素),之后按照卡片上的数量在盘点机上输人数量。在全场商品数据输入完毕后,将盘点机中的数据通过通讯座传输至后台电脑系统中,通过与系统数据比较后产生盘点差异表。一般定期盘点都是在营业结束之后与次日营业开始之前进行,因此盘点可视为实时盘点的数据,通过对差异表分析复查能够发现实时而不是时过境迁的问题。

  电脑数据传至盘点机得出数量差异,此时重点随机盘点。用盘点机对卖场局部抽查方式对商品数量实时点查,通过盘点机可以在营业结束之后,组织少部分人员进行重点盘点,从电脑系统中下栽数据之后,进入卖场对个别部门商品进行重点核查。对某种商品扫读条形码后,盘点机上会出现该商品系统数量,通过对照实点数量,立即就可知道该商品差异数,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不必等到每月固定盘点时才能发现问题。这种方式对于个别问题较多的部门是有效的方法,目的是要解决好时效性的问题。

  采用如FUJITSU Temppad100数据采集终端可一次性输入1.8万条商品信息数据。大型卖场单品信息在三四万条以上,可采取分区域或多文盘点机同时进行方式,在标价牌、数量卡片齐全的情况下,按照正常的盘点速度,可达到每分钟20条,1万条单品信息可在9小时内扫读完成。如采用手工盘点录入方式.以每分钟录入3条信息的速度计算,1万条单品信息需用时约55小时,换算成工作量为9人6小时工作量,要在次日开门营业之前将盘点信息录完,这在超市人员工作安排上有很大困难,还不包括手写、手输产生的误差。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需投入专门盘点设备以及相应盘点程序的配合,因省掉了手工抄录工作,使差错率大幅降低、录入时间大为缩短、参与盘点录人人员减少。

2.盘点方式对财务帐务的影响

  超市财务对存货采取的核算方法有售价核算法、进价核算法,理论上商品的“财务帐=电脑系统帐=盘点表”.说盘亏、盘盈时往往都是依据这个理论,用财务帐上的商品总额同盘点表上的金额比较而得出的。

  实际上这个理论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卖场财务帐上只能对商品建立到部门的二级帐,对单品的明细帐因品种太多,无法建立三级明细帐,故盘点表相当于三级明细帐,而财务帐和盘点表之间并元直接的对应关系,是以电脑进销存系统数据为纽带发生关系的。卖场的售价变动很频繁,在采用售价法时,当电脑部变价的同时财务部也要做相应的商品金额调整,变动差价乘以数量等于计划调整金额,理论上财务帐的数量同卖场实际数量是一致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不一致。这时如果没有找出数量差错原因就调整财务存货帐,采用任何一种数量都是不对的。在采用进价法时不要求盘点者在盘点表上抄录进货价格(事实上抄录进价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只抄录商品数量,盘点表上只有数量显然无法同财务帐核对,因此要将数量输入电脑系统从而得出金额,但如果不能保证商品数量及时输入系统,那么这个数据同样无法同财务帐核对。而现实是很多卖场靠人工输入盘点表无法在卖场商品数量没有变动阶情况下完成这项工作,也就是说在第二个营业日开始时盘点工作不能及时正确地录入完成,那么盘点工作很大程度上也就流于形式。

因此,盘点工作的时效性不仅不能被轻视,而且也不能降低要求,解决好这个问题是相关的管理部门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督转变的关键,而数据采集终端是解决盘点工作时效性的有效方法,同时制定出适合超市的盘点作业流程,并要各相关部门切实执行配合好,盘点工作的时效性才会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