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商业地产

2009年前三季度广东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_x000D_
     内容摘要:前三季度,广东保增长与调结构并举,并提前一个季度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但经济发展后劲仍不够有力,需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宏观经济   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广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抓好“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的各项工作,保增长和调结构并举,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广东整体经济已经渡过最困难的时期,转入稳健回升通道,提前一个季度实现全年预期8.5%的经济增长目标,但经济回升基础仍不够牢固,外需仍然不足,增长后劲不够有力;巩固和发展经济复苏态势,仍需继续努力。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处于低谷,部分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二季度,开始出现转折性的复苏;三季度,复苏态势逐步加快。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前三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18.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但同比仍回落1.8个百分点。从GDP当季同比增速看,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5.8%、8.3%和11.5%。前三季度,第一、二、三次产业完成增加值1330.48亿元、13579.37亿元和11508.23亿元,分别增长4.3%、6.5%和11.7%(见图1)。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四个稳步”。
图1:2008年—2009年三季度GDP和三次产业增长情况

                                              单位:%

  (一)实体经济稳步回升,服务业领先增长。

  广东农业保持稳步增长,工业生产在扩大内需政策刺激下逐步恢复,与工业生产相关性较强的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也随之复苏;资本市场保持高度活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共同拉动经济持续回升。

  1、工业生产逐步恢复。3月份起,广东工业生产从低谷开始回升。前三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12739.24亿元,同比增长6.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9月份增长12.5%,当月同比增速连续3个月加快;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增加值11273.05亿元,增长6.7%。在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覆盖面由上半年的81.0%提高到89.2%。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工业品完成内销产值31273.76亿元,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61.9%提高到67.5%。工业品产量增势稳步提高,9月份74种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有31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占41.9%;虽然所占比重与8月份持平,但增幅较8月份提高的有47种。汽车、原油加工量、电子计算机整机分别增长19.2%、15.1%和13.7%。全省工业用电量降幅逐步缩小、曲线上扬,与同期工业生产逐步上升的趋势保持同向(见图2)。9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0%;前三季度工业用电量1786.4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6个百分。
图2: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广东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电量增长曲线图

  

  工业获利扭转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在部分行业受政策刺激需求回暖、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价格差和生产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下,1-8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677.57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比1-5月大幅提高16.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1.8%,扭转了1-5月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的趋势。8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5217家,比5月末减少1748家。

  2、服务业领先增长。前三季度,金融业、房地产业服务业保持领先增长。工业生产的回升带动了交通运输仓储业增长,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主要港口吞吐量分别增长12.8%、6.0%、9.3%,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5.8个、2.6个和8.2个百分点;信息流保持平稳,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增长8.2%。资本市场保持高度活跃,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6508.84亿元、43591.09亿元,增长23.0%和32.7%;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是2008年的1.29倍。商品房屋销售持续高增长,前三季度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54.4%、66.1%,增幅同比提高79.2个和91.3个百分点。

  3、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今年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总播种面积6757.97万亩,同比增长2.3%。春夏以来,全省未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农作物长势良好,春收农作物总收获面积1131.84万亩,增长3.2%;夏收农作物总收获面积2700.14万亩,增长3.1%。园林水果保持较快增长,园林水果产量652.26万吨,增长5.7%。畜牧业基本稳定,肉类总产量298.93万吨,增长3.0%。渔业平稳发展,全省水产品总量467万吨,增长2.6%。

  (二)国内需求稳步扩大,外需降幅缩窄。

  广东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投资增幅稳步提高;随着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家电下乡等政策的落实,农村消费潜力显现,社会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长(见图3)。

图3:2009年以来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增长曲线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资金较为充足。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21.85亿元,增长17.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个2.4百分点,增幅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民营投资信心逐步恢复,前三季度完成投资3042.05亿元,同比增长7.8%,扣除民营房地产开发业下降因素后增长22.0%。基础设施投资迅猛,完成投资2825.73亿元,增长60.8%,拉动整体投资增长16.1个百分点。民生投资项目加快,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分别增长93.0%、117.1%和60.7%。房地产企业加快开发力度,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68.59亿元,同比下降8.1%,降幅今年以来首次收窄到个位数;本年购置土地面积和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分别比上半年缩小6.9个和15.7个百分点。到位资金情况较好,前三季度本年到位资金增长26.8%,本年到位资金与本年完成投资比从上年同期的1.15:1提高到1.24:1。

  2、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各类商品销售良好。今年以来,广东消费市场逐步走强,前三季度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79.57亿元,同比增长16.1%,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8185.43亿元,增长15.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694.14亿元,增长17.0%。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保持较高的景气水平,累计零售额分别为9217.93亿元和1655.72亿元,增长15.4%、20.0%。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强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累计增长27.4%,汽车类增长32.9%;商品房销量带动相关商品消费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增长37.1%和68.3%。

  3、进出口降幅逐步收窄,实际利用外资绝对值逐月回升。9月,广东进出口总值为606亿美元,下降8.3%。前三季度,进出口贸易总值为4269.7亿美元,同比下降17.7%,比1-8月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509.3亿美元,下降17%;进口1760.4亿美元,下降18.6%。

  前三季度,全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132个,同比下降43.1%,合同外资金额107.89亿美元,下降48.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5.79亿美元,总量居全国第二,同比下降0.3%,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14个百分点。从5月开始,实际利用外资绝对值呈现逐月回升,6月份为自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值,到达25.16亿美元,8、9月同比分别增长7.1%和4.1%。

  (三)稳步推进现代产业建设,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

  广东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双转移”工作,目前已收到了既保增长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效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1、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升级。服务业贡献率大幅提高,今年以来,广东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较好地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37.2%上升为55.9%,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是拉动GDP增长的主动力。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4:53.0:41.6调整为5.0:51.4:43.6。一、二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升2.0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中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分别完成增加值1448.20亿元和1748.03亿元,增长18.0%和22.7%,分别拉动GDP增长0.7个、1.2个百分点,增幅同比提高0.2和1.6个百分点。

  2、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65.05亿元,同比增长6.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3.8%,船舶制造业高速增长28.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扭转下降态势,增长12.7%。高技术制造业增幅提高,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2369.81亿元,增长5.7%,增幅比上半年提升2.6个百分点;其中,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88亿元,增长38.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806.79亿元,增长15.3%。

  3、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新进展。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379.8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42%。关停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85.5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536万千瓦。到目前为止“十一五”时期已关停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42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1080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十一五”关停小火电900万千瓦的任务。

  4、区域经济趋于协调发展。四大区域经济运行均有好转,珠三角和粤北山区均比上半年增幅回升1.5个百分点,东翼和西翼回升1.1个、1.4个百分点。在“双转移”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作用下,东西北地区发展相对快于珠三角。前三季度,东西北地区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珠三角(见表1)。

表1   2009年前三季度分地区主要指标增长情况表

                                                    单位:%
地区
GDP
规模以上工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
出口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全省
8.6
6.7
16.1
17.9
-17.7
6.8
珠三角
8.5
5.7
14.8
15.9
-17.1
9.3
东翼
10.7
15.0
20.9
28.5
-3.8
15.1
西翼
9.1
6.3
19.6
25.3
-15.5
13.4
山区
9.6
14.5
18.6
16.9
-5.6
12.3

  5、各类经济类型优化发展。在各类工业企业中,民营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由于民营企业的产品销售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受外部冲击较小,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2934.11亿元,增长18.0%,拉动工业增长4.1个百分点;1-8月民营工业利润287.76亿元,增长7.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2.0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由于外向度大,受外需冲击明显,8月份已扭转今年以来的下降态势,前三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36.18亿元,略增1.5%,工业利润下降13.8%,降幅比1-5月收窄15.1个百分点。

  (四)民生稳步改善,社会和谐发展。

  广东通过加大财政资金中的民生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企业用工需求回暖,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财政增收速度稳步加快,财政支出向民生保障倾斜。前三季度,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75.39亿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1-8月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2%。前三季度,税收收入2322.83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营业税和契税分别增长10.2%和16.0%。前三季度,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方面的财政支出分别为36.16亿元、84.07亿元、160.22亿元和91.55亿元,同比增长78.8%、53.2%、53.0%和45.2%。

  2、城乡居民收入和居民储蓄稳定增长。2009年3季度,广东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577.82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0.5%。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2.0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9%,增幅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581.9元,同比增加445.6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主要得益于今年二季度以来全省外出农民工就业形势的好转,工资性收入对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8%。9月末,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1556.62亿元,增长19.4%。

  3、就业形势稳定趋好,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企业用工需求回暖,2009年3季度末,广东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为5541.09万人,比上季末增加14.90万人。根据第三季度对全省600家企业用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员工总量增加,2009年3季末企业员工总数比上季末增长3%。8月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不含离退体)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50.7万人、4325.7万人,同比增长2.95%、37.0%;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55.7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

  (五)广东主要指标与省外相比增幅偏低。

  前三季度,广东GDP总量在全国仍居第一位,但增速在全国31个省和直辖市中位列第27,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比浙江、上海分别高0.9和1.5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苏分别低1.8个和3.1个百分点。广东和山东、江苏GDP总量差距,从上年同期的2792.78亿元、3459.68亿元缩小到2458.38亿元、2505.88亿元。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好于全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相比,出口情况相对较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最低,其他指标增幅广东低于山东、江苏,高于浙江、上海,处于中间位置(见表2)。

表2     前三季度广东与部分省市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单位:%

 
经济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农户部分)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出口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全国
7.7
8.7
33.9
15.1
-20.9
 
广东
8.6
6.7
17.7
16.1
-17.0
6.8
山东
10.4
12.9
22.9
18.2
-18.9
8.8
江苏
11.7
13.0
25.0
17.7
-22.7
14.1
浙江
7.7
3.0
14.5
14.3
-18.3
7.4
上海
7.1
-1.9
11.1
14.0
-21.8
17.2
   
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当前,全省经济总体继续稳健回升,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整体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更多是依靠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尤其是依靠大规模的信贷投放量拉动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增长,实体经济仍未全面复苏,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还不强,回升基础还不牢固,大量的资金进入期货、股市和房市,也引起房价较快上涨,给下一步的经济运行带来一些新的隐忧。

  (一)工业生产经营困难局面仍未根本改观。

  当前,由于外需不足广东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形势仍不乐观。前三季度,广东工业发展速度只相当于近五年增速的二分一,今年工业增幅回升更多是得益于工业品价格的下降,如果按现价计算,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8%。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1%,也反映目前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外需不足仍是工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5071.53亿元,同比下降15.2%,只比上半年收窄1个百分点,没有出现明显好转。

  其次,整体工业企业效益没有根本性好转。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仍比较大。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为15217家,亏损面达29.4%,同比扩大4.1个百分点;其中,中型和小型企业亏损面分别为32.7%、29.0%。大部分工业行业利润仍下降,全省37个行业中,仍有21个行业利润下降,20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二)外贸出口持续大幅度下降。

  受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商品价格下降影响,今年以来外贸出口持续降幅均为两位数。前三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降幅只比上半年收窄3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分别下降23.8%和21.5%。国际贸易条件有所恶化,今年以来,中国轮胎、无缝钢管、鞋类和玻璃制品等产品,先后遭遇来自美国、欧盟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在涉及金额高达102亿美元的贸易救济调查中,来自美国的调查共16起,且多个产品都为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升级。从出口的产品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较为缓和,在短期对保持出口有好处,但从中长期看不利于广东产业升级换代。从出口价格指数看,出口价格指数从1月的106.4回落至9月的95.5,逐月下降,这一方面反映外部市场压价,贸易条件恶化,同时也反映出口的产品比较低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三)投资规模偏小,增速偏缓。

  2003年以来,广东投资规模在全国排位再次后移,位于山东、江苏、辽宁、河北和河南之后,仅居第六位,全社会投资(不含农村农户部分)增幅低于全国15.9个百分点,低于山东、江苏等省5.2个、7.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中由于征地拆迁问题,部分工程进展不快,银行已经到位的资金未能尽快形成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先进制造业行业投资下降,如装备工业下降13.1%、信息产业投资下降17.9%。一是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到产能过剩的制约;二是受国际资本流动发生逆转的影响,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中的到位利用外资下降24.9%;三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滞性因素,广东在启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后,企业从研发、选项到建设,需要一定时间。

  (四)房价上涨过快。

  前三季度,启动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政策效应显现,广东房地产市场的自住和投资需求持续释放,市场成交量快速上升。但近几个月以来,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不断增加,推动房价快速上升,前三季度商品房平均价格为6774元,同比增长7.6%。目前,购房者对房价快速上涨较为敏感逐步选择观望,9月份全省商品房屋成交量环比增幅比8月份回落4.3个百分点。而随着连续几个月的成交量上升,商品房的存量压力减少,资金链紧张的状况也得到明显缓解,降价促俏的预期不大,预计房价很可能在短期内调整后再次升高。目前高房价的挤出效应,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消费启动的最大阻力。

 
 三、对全年走势的预计

  从世界经济环境看,主要经济体刺激措施收到一定成效。最近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期,今年世界经济下降1.1%,明年增长3.1%,这一预期比先前乐观。货币基金组织同时发出警告,全球经济仍面临失业率过高等不利因素,反弹步伐相当缓慢。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宏观经济刺激政策效果明显,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且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加,全年可望完成年初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但经济企稳回升主要靠政策拉动,市场自我修复尚未有效完成,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尚需时日。

  从广东经济环境看,前三季度已经提早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保增长的任务,下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将继续稳步回升,经济增长幅度则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和宏观经济效果。从投资看,政府投资保持一定力度的情况下,能否有效启动民间投资将成为投资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从消费看,在政策刺激下,消费热点的可持续性,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保持明年消费增长至关重要;从外需看,虽然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有利于国际贸易量增加,但受主要经济体消费模式调整以及贸易摩擦的增加,出口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快速增长。

  综合各方面情况,预计全年经济增长9.5%。从供给看,农业保持平稳,工业生产和效益将继续回升,服务业有望持续稳定增长,预计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8%,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服务业经济增长11.5%。从需求看,出口降幅有望不断收窄,投资增幅有望进一步不断加快,消费增幅持续稳定增长,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外需不足进一步缓解。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6.5%,进出口预计下降13%左右。

  
四、政策建议

  在提前一个季度完成经济增长目标的情况下,为继续巩固目前经济回升基础,应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更多转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才能使经济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

  (一)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把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双转移”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双转移”为新兴产业腾出空间的同时,发展新兴产业防止“产业空心化”。在现有规划重点发展的产业中,进一步梳理和明确若干个重点行业,制定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政策和实施细则,在项目布局、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和统筹力度,促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配套体系完备的新兴产业群。着力引进国内外重大项目和创新资源,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工业园区中的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块状经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提升块状经济的产业分工地位和整体竞争力。扎实做好节能降耗的各项工作。深化工业循环经济试点活动,创建循环型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企业。

  (二)加快推进投资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加快土地拆迁进度,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要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市的有关政策措施,增强企业投资意愿,促进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完善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重点工业项目的要素保障,为项目落地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尽快出台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公路建设、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进一步加大对城镇化的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加快推进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化建设,推进形成一批功能互补、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

  (三)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以兴办亚运会和大运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培育健康和保健等消费热点。发展壮大文化产品制作能力,促进大型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数字娱乐产品等发展,壮大文化消费。构建和完善消费信贷的服务体系,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落实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税收、贸易融资、加工贸易等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全面清理涉及进出口环节的各项收费,减轻外贸企业负担。落实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办法。深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促进优势产品出口,提高出口研发能力,加强品牌、营销网络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外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在境外举办大型各种洽谈会、展销会,继续推进广货北上系列活动,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步发展。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改善供给结构和满足自住需求为导向,既要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也要防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过度调整。要允许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其他优质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兼并重组。前期出台的提高住宅交易环节税反而增加了购房人负担,应当及时取消。

  (五)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研究建立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生活补贴,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计划,构建现代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以人均财政支出为基本依据,研究制定广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扩大对医疗、教育、社保领域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建设。
来源: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