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消费分析

珠三角GDP突破3万亿元

    金融危机之后的珠三角拿出了2009年的成绩单:全年珠三角实现生产总值32105.8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增长9.4%。对照《珠三角规划纲要》,珠三角GDP实现了2009年3.15万亿元的既定目标。

    对于“一年要生一个内地省份出来”的珠三角地区,这样的GDP增长速度显然很重要。因为,到2012年珠三角要达到4万亿元,2020年则将达到7.25万亿元。

    据了解,2009年,珠三角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显著下滑,增幅为6.0%。其后逐渐企稳回升,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7.0%和8.5%,四季度随着外需好转,经济增幅进一步回升。

    在珠三角9市中,有7个市GDP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其中肇庆增长13.6%,佛山增长13.5%,增幅居珠三角前两位;广州、深圳GDP总量分别为9112.76亿元和8201.24亿元,增长11.5%和10.7%。珠海和东莞GDP增速由一季度的负增长扭转为增长6.6%和5.3%,但比上年低2.4个和8.7个百分点。

    值得欣喜的是,2009年的珠三角经济回升向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效益得到改善。其中,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根据统计数据,珠三角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第一产业生产稳中加快,第二产业增幅明显回落,第三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珠三角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2%、7.5%和11.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4∶50.3∶47.3调整为2.3∶47.8∶49.9,其中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0.1个和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珠三角9市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东莞因工业受外需减少冲击较大,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幅度最大,达52.5%,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广州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六成,达60.9%;深圳、珠海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3.2%和45.4%。

    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实现增长。1-11月,珠三角九市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除深圳略有下降0.2%外,其他各市均实现增长。其中,东莞增长2.3%,中山增长19.1%,其余6市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

    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2009年珠三角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22.16亿元,增长12.2%,增幅比上年回落7.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9.5个百分点。其中,广州、深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702.58亿元和880.82亿元,增长13.0%和10.1%。

    记者注意到,广东省统计局综合处近日发布的统计快讯同时指出:珠三角GDP增幅虽然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这表明珠三角经济尚未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依据是,一方面内需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方面外需仍较疲弱。珠三角经济外向度高,金融危机冲击下出口需求减弱,但降幅全年逐渐收窄。2009年珠三角出口3417.82亿美元,下降11.7%,降幅比一季度的下降18.6%收窄6.9个百分点。有所不同的是,珠三角利用外商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5.08亿美元,增长

3.5%。

    面对外需不足,珠三角大力实施扩内需战略,投资增幅加快,市场销售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2009年珠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03.55亿元,增长18.0%,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分市看,肇庆投资462.77亿元,增长28.2%,增幅居珠三角九市首位。其次是江门和广州,分别增长25.3%和

22.3%。

    2009年珠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达10813.12亿元,增长15.1%,增幅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其中,佛山消费品零售总额1429.05亿元,增长21.3%,增幅为珠三角中最快;其次是肇庆和惠州,分别增长19.2%和18.8%。 (1B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