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尽管成立的时间不过一年,但找上门来的风投已有不下四五十家。吕基富的态度是,“不着急”,他是广州田鲜蔬菜革命网的创始人。
同样是上线一年,北京小伙赵翼的有机茶网站乡土乡亲,也被风投青睐,获得了知名天使投资人何伯权的天使投资。
风投对新农业的持续关注,似乎正印证着投资大鳄罗杰斯近期在中国的论坛对农业毫不吝惜的溢美之词,“假如我现在20岁,肯定放弃金融,去学习农业,因为在未来几十年中,农业酝酿着宏大的机遇。”
创业ID
创业者:吕基富
创业地点:广州
创业时间:2011年8月
商业模式:直供供港或出口蔬菜,在福建、宁夏等设置蔬菜种植基地,运送广州仓库,线上线下销售
吕基富
广州餐桌上的蔬菜,可以来自千里之外的山沟沟,比如香格里拉、云南以及宁夏。但是,街边菜场举手便可得的蔬菜,从地里到餐桌还要“走”那么远,有必要吗?吕基富的回答很肯定,有必要!他说,正如他创办的田鲜蔬菜革命网,就是要革蔬菜的命。
这家口气不小的新公司,虽成立不久,却已吸引了四五十家风投前来登门接触。那么,它究竟怎样革蔬菜的命?
花椰菜来自香格里拉,油麦菜来自宁夏,三红胡罗卜的“家乡”是福建……当然,它们的价格也比市面普通的蔬菜贵。在吕基富看来,田鲜走的就是高端路线,将直接供港或出口的蔬菜,直接摆到中产阶级的菜篮里。
抛弃常见的“公司+农户 ”模式,田鲜是与大型生产基地合作。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的偏远地区,设置了65个生产基地,这些基地是传统的蔬菜出口基地,对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水源等把控严格。
与生产基地的合作,田鲜已处于从最初的拿货采购向现在的O EM过渡。“比如生产基地有1000亩地,我们要100亩,土地、工人都是对方的,但质量标准、 技术人员、流程管控都是我们的,种子、肥料也是自己选择。”吕基富说,OEM的比重会逐步加大,目的是自主掌控质量。
轻资产的思路在田鲜下游链条上也得到了延续。
由于成立时间不长,目前田鲜的客户主打广州区域。因此,种植基地的蔬菜主要是通过冷链运送到广州的冷冻库进行包装加工。在吕基富的计划中,一旦广州市场运营 成熟,田鲜会在深圳、上海、京津等沿海10个城市扩张,与当地企业以OEM形式设置仓储基地,“到最后,田鲜就是品牌运营商,其他环节交给第三方,自己管控质量、技术指导、仓库等。”
从仓库到市场终端用户,田鲜的渠道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B2C平台,吕基富坦承,“用户对生鲜的网购意识仍需培养”;第二个是门店,目前田鲜在广州市区有16家门店,主要布局在高端楼盘生活区;最后一个是企业客户,包括礼品、员工福利,以及供货给幼儿园、高管饭堂、高端超市等等。
“现在门店和企业客户的礼品市场,是田鲜主要的销售业绩点。”吕基富调侃说,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里,他和高管们都充当起了送货的“搬运工”。
不过,田鲜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比如,从分散的种植基地到终端用户,其间远距离的冷链运输、蔬菜生命周期固有的损耗、面向客户的冷链配送以及冷库、驻生产基地技术人员等高昂的成本都是挑战。对此,吕基富的想法是,规模扩张是出路,“量增大了,自然损耗的比例自然降低,种子、肥料等种植成本也会降低,其他成本总的来说也会相应摊薄。”
其实,最让吕基富担忧的并不是成本,而是用户的信任度。
“你说是香格里拉运过来的蔬菜,那么远运过来还绿绿的,谁信你啊?”他说,田鲜的广告策略很简单,就是试吃,16家门店的定位是体验店,而对于企业客户也一样,“做个套餐、沙拉、榨汁拿上去试吃,国庆那段时间跟企业谈礼品配送就是这样敲定的。”
虽然还是一家新公司,但吕基富透露,“要改变人们认为菜市场水滴滴的蔬菜才新鲜的这种观念,很难,我们还是成长型企业,需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