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数字快讯

上海456家大中型商企国庆营收70.93亿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今年国庆黄金周,尽管阴雨天气多于晴天,但上海市民和游客出行热情不减,在上海购物节、旅游节节庆活动推动下,申城市场人气旺盛,各大商圈客流涌动。按照商务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做好国庆市场供应的工作部署,上海市、区商务主管部门提前准备、组织货源,保障供应、稳定物价;百万商业员工加班工作、辛勤劳动,确保节日期间气氛欢乐祥和,市场繁荣繁华,消费便民利民。

  一、国庆节市场销售概况
  (一)节日销售总规模创历史新高。据上海各区县商务委和主要商业集团公司联合抽样调查,全市456家大中型商业企业5000多家网点,10月1-7日节日7天实现营业收入70.93亿元,同比增长17.6%;比今年春节黄金周11.5%销售增速提高了6.1个百分点。
  今年国庆节销售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与去年同期上海世博会期间国庆销售高增长的24.4%相比,增速回落了6.8个百分点;日均销售达到10.13亿元,比2000年国家实行长假制度时的国庆节平均日销额1.60亿元增长了5.3倍。
  (二)单日销售规模和增速出现“三高”。一是10月1日销售规模高。今年国庆节销售最高峰仍然出现在10月1日,虽然当天遭遇阵雨,但各大商圈依然客流拥挤,首日销售一举突破16亿元,在去年上海世博会大客流、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7.5%;二是10月2日销售增速高。国庆前三天全市购物节集中促销,平均日销同比增长19.7%,10月2日销售增速突破38%,增速同比提高13.1个百分点。三是连续6天保持单日销售两位数高增长。7天销售呈现前高后低坡型走势,延续了近年来国庆节消费旺销景象(见表一)。 

  表一:2011年国庆黄金周每日销售情况表(金额单位:亿元)

指标

1

2

3

4

5

6

7

7天合计

2011年零售额

16.41

13.08

11.09

8.39

7.80

7.25

6.92

70.93

今年同比增长%

7.5

38.5

26.8

16.6

17.2

12.5

11.0

17.6

去年同比增长%

27.9

25.4

23.7

16.5

23.6

14.9

15.9

24.

    (三)主要业态销售保持增长,电视和网络购物兴旺。
  1、百货业:以营销活动多、消费环境优、品牌吸引力大来集聚消费,居各业态销售规模之首。其中:30家购物中心、85家百货商厦分别实现销售12.57亿元、23.95亿元,同比增长20.5%、18.1%。
  2、连锁超市业:以网点密集、消费便捷保持了节日销售规模第二;其中:超市和便利店、大卖场销售分别增长16.6%、5.4%。
  3、专业专卖店:以种类齐全、服务专业拉动消费。金银珠宝、家电、食品、服饰、建材、医药店的节日销售同比分别增长52.6%、19.5%、17%%、13.7%、6.8%、3.1%。
  4、消费服务业:节日里,百万国内外游客来沪,推动娱乐业、浴场、旅行社的节日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7.8%、45%、22.5%,由于世博过后游客减少,23家宾馆的客房收入同比下降3.9%。
  5、电视、网络购物业:深受中青年喜爱,销售增速居各业态之冠。东方电视购物7天销售突破一亿元,同比增长34.4%,为为网、京东商城、号码百事购、百联E城等网络购物公司节日销售分别同比增长近10倍、84.8%、14%、6.8%。
  6、餐饮业:婚宴、家宴和快餐兴旺,推动节日餐饮营收同比增长12.1%(见表二)。 

  表二:2011年国庆黄金周各类业态销售情况表

业态

户数(家)

营业额(亿元)

占比%

同比+%

百货、购物中心

115

36.52

51.5

18.9

连锁超市

100

19.32

27.2

10.6

专业专卖店

91

10.97

15.5

21.6

电视、网络购物

4

2.48

3.5

58.8

住宿餐饮业

143

1.10

1.6

9.0

消费服务业

3

0.55

0.7

1.4

合计

456

70.93

100.0

17.6

   (注:以各区上报零售额规模大小排序)

  黄浦区推出“黄浦百货节”、新世界购物节、黄浦商业博物馆联展、豫园中国日“非遗文化节”暨中华老字号展等活动,推动南京路步行街商圈重点商厦7天销售5.75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新世界城销售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39.5%,老凤祥、第一食品、时装商店、永安百货销售分别同比增长31.8%、23.7%、23.5%、14.6%;豫园商城销售1.83亿元,同比增长28.2%。淮海中路商业街举办“淮海天地时尚月、特色商业街联盟秀”等,21家抽样企业销售同比增长31.6%,其中:万得城销售超过2500万元,成为节日销售新亮点。
  静安区举办“静安国际购物嘉年华”系列活动,推出“地标广场时尚展、品牌折扣体验购、静安美食季”等项目,众多国际品牌成为吸引周边省市游客消费的集中地。
  浦东新区举办“正大秋季购物体验、国金中心金秋购物节、联洋广场购物节”等,徐家汇商圈开展“欢乐徐家汇,喜赢ipad2”活动,杨浦区组织“上海购物节开幕式、汽车销售服务节、国际黄金珠宝节”等联动营销活动。虹口区创办“第七届上海酒节”,吸引120家国际知名酒商携2000多种酒品参展,10月1~2日客流量突破5万人。带动四川北路和社区商业销售同比增长22%。长宁区举办“仙霞美食文化节”、“虹桥消费节”、“中山家电节”等,销售同比增长21.2%。普陀区举办“情系苏州河、梦园十八湾三节合一营销活动,中环商圈主题营销活动”,闸北区开展“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五周年庆典”、等活动,推动区域销售增长。

  表三 2011年国庆黄金周中心区销售情况表(金额单位:亿元)                        

排名

区名

户数

零售额

同比+%

排名

区名

户数

零售额

同比+%

1

黄浦

12

7.65

28.4

6

长宁

21

2.58

21.2

2

浦东

39

4.48

21.0

7

普陀

15

2.21

12.3

3

徐汇

19

3.23

10.2

8

虹口

25

1.48

22.0

4

杨浦

19

3.10

52.7

9

闸北

22

1.47

14.9

5

静安

16

2.69

20.5

10

卢湾

21

1.27

31.6

  (注:以各区上报零售额规模大小排序)

  (二)商旅文结合,郊区商业增势喜人。节日期间,市郊8个区县积极组织营销活动,形成节庆叠加效应,推动郊区新城、中心镇和社区商业175家抽样企业实现销售11.38亿元,同比增长19.2%,增速比去年世博期间提高0.6个百分点。青浦区努力营造优质购物环境,在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举办“全国家具展览会”等活动,抽样企业销售规模居郊区商业榜首。
  嘉定区举办“马陆葡萄节”、“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抽样企业销售增速居郊区商业之冠。金山区举办“金山购物节”等,宝山区举办“国庆优惠同乐享”等,闵行区组织“淘宝商城、今日闵行”等活动,奉贤区开展“奉贤南桥商圈嘉年华”等,松江区开展“购物地中海、生活更精彩”、“游三泖九峰,品松江佳肴”等活动。
  崇明县围绕“游生态崇明、购特色土产”,突出“品味崇明”主题,抽样企业7天销售同比增长18.3%,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见表四)。 

   (三)商业集团公司主力业态销售保持增势。节日里,百联、光明、锦江、良友、蔬菜等集团公司实现零售额29.38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百联、光明集团销售同比分别增长12.4%、7.1%。百联集团的“璀璨珠宝节、化妆节、食品节”、光明集团的“光明食品节”、水产集团的“国际水产精品展”、商务中心的“上海彩电节”、锦江国际酒店集团的“锦江国际美食节”等购物节系列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在世博效应减弱、客流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7天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仅3.2%,其中:宾馆餐饮、品牌连锁快餐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1.7%、3.7%,有8家星级宾馆营收同比增长一成以上,占宾馆总数的32%;集团客房平均出租率达75%,同比仅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位于南京路地区的国际饭店、新亚饭店的客房出租率分别达到80%、79%,同比提高3个、5个百分点,锦江之星经济型旅馆出租率达9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百联股份公司28家百货企业7天实现销售7.14亿元,同比增长19.7%;节日零售额位居前列的企业有:第一八佰伴(1.76亿元)、奥特莱斯(1.19亿元)、东方商厦旗舰店(7854万元)、第一百货(6477万元)、永安百货(3587万元);销售同比增速领先的企业是:一百松江店(+81.3%)、东方商厦杨浦店(+54.6%)、东方商厦青浦店(+36.4%)、东方商厦奉贤店(+27.9%)、第一八佰伴(+26.8%)。 

   (四)婚宴成为国庆餐饮消费主力军。节日期间,各区县、集团公司抽样调查了158家酒店、宾馆,合计举办婚宴3.59万桌,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4.2%、32%;在主副食品价格和用工、成本费用等上涨的推动下,每桌均价3194元,同比上涨15.6%。其中:中心区的酒店、宾馆依然是举办婚宴集中地,桌数、营业收入、均价和同比增长速度均超过郊区县。
  其中举办婚宴最多的是锦江国际酒店集团,举办婚宴6656桌、同比增长8.7%;婚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每桌均价超过5000元的是新锦江大酒店、国际饭店、华亭宾馆、锦江饭店、扬子江大酒店,每桌均价最高为5570元;锦江之星婚宴大众化特色明显,每桌均价仅为1210元。
  节日婚宴超过2000桌的是闵行、虹口、闸北、浦东新区、徐汇区,分别举办婚宴4906桌、2925桌、2585桌、2690桌、2090桌,同比增长13.8%、19.8%、19%、10.6%、3.3%。婚宴营业收入增速超过50%的区是嘉定、闸北、松江、黄浦、虹口区,分别同比增长86.6%、70.4%、58.2%、57.1%、53.6%。每桌均价超过3500元的区是卢湾、静安、虹口、闸北、浦东新区、长宁区,每桌均价分别为5004元、4921元、4142元、3857元、3602元、3509元,同比增长8.1%、14.8%、28.2%、43.3%、8.8%、8.4%(见表五)。 

        (五)主副食品供应充沛,价格总体平稳。上海商业提前采购、储备,确保超市、大卖场、菜场等主副食品货源充沛,大米、食油、蔬菜、肉禽蛋等价格总体保持稳定。10月1~7日,上海蔬菜集团公司成交蔬菜5.29万吨,同比增长1%;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2.26元,同比上涨15.9%。节日期间,上海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节日成交的12种主要蔬菜品种批发销售量“五升七降”,西红柿、鸡毛菜、毛豆、青菜、卷心菜销售同比增长140.7%、39.1%、19%、8.7%、5.4%;批发价格呈现“六涨六跌”,其中:青菜、鸡毛菜、黄瓜、卷心菜、西红柿、毛豆的批发价格分别同比下降25.8%、20.7%、18.4%、12%、9.1%、3.6%。

  表四:
2011年国庆黄金周郊区县销售情况表    (单位:万元)                  

排名

区名

户数

零售额

同比+%

排名

区名

户数

零售额

同比+%

1

青浦

18

22332

12.8

5

奉贤

24

13695

15.4

2

嘉定

14

21823

39.1

6

松江

26

11852

4.3

3

闵行

32

15704

12.1

7

金山

15

11478

21.3

4

宝山

32

13967

29.2

8

崇明

14

2902

18.3

   (注:以各区县上报零售额规模大小排序)

  节日期间,上海超市、大卖场、菜场等主副食品货源充沛,对上海18家菜场、集贸市场调查,节日7天共实现零售额5810万元,同比增长35.2%,其中:虹口区10家标准化菜场销售平均增长20.9%。据黄浦、长宁、宝山区商务委定点监测,由于主副食品价格中,荤菜涨幅超过素菜,对居民节日消费有所抑制,大米、食油、鸡蛋、蔬菜等销量增加,猪大排、光鸡、河鱼销量分别下降21%、25%、6.3%。
  上海市、区县商务委积极做好蔬菜供应保障工作,满足居民节日消费需求。各区县商务委节前组织人员分头对菜场、菜店、流动售菜点和超市网点走访,会同工商、物价部门加强市场检查,对菜场业主进行督促、指导,实现就近进货、直销联供。

  表五: 2011年国庆黄金周婚宴消费情况表  (金额单位:万元)

区别

酒店户数

桌数

同比+%

营业额

同比+%

每桌均价

同比+%

全市抽样

158

35915

14.2

11472.86

32.00

3194

15.6

#浦东新区

16

2690

10.6

969.00

20.4

3602

8.8

中心区

63

14346

18.3

5285.91

39.7

3685

18.0

郊区县

54

12223

13.4

2653.95

31.8

2171

16.2

锦江集团

25

6656

8.7

2564.00

22.5

3852

12.8

  黄浦区商务委、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采取减免蔬菜摊位费和发放临时性蔬菜帮困券等方法,做好节日菜价稳定和困难群体补助工作,受到了群众欢迎。

  (六)节日家电销售总体增长,以旧换新商品销量下降。节日7天,全市35家家电专卖店实现销售5.66亿元,同比增长19.5%,厨卫家电、摄录器材、电脑、手机等消费旺盛,但传统的4类以旧换新商品销量下降。10月1~7日,上海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共销售6.26万台,同比下降11.4%,实现零售额2.39亿元,同比下降14.9%;电脑销售3.50万台,同比增长15.2%,实现零售额12.19亿元,占7天家电销售总额的33.8%。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