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考拉
一问CPI:拐点出现压力何时能舒缓?
二问投资:增速回落 四季度增长潜力何在?
三问货币:”两难”处境下政策会不会放松
四问外贸:出口“寒冬”是否来临?
五问消费:何以难挑经济增长大梁?
刚刚还清了房贷的付军,现在正盘算着买100克还是1000克黄金,作为2月将要出生孩子的礼物;就职于时尚杂志的丽娜,正和男友计划春节去哪里玩——吸取了“十一”动手晚、没有去成日本的教训,她想这次早点把行程定下来;某咨询公司合伙人林晨,正在打算网购几瓶既可自饮又可收藏的好红酒……临近年底,新一轮消费浪潮又在酝酿。
然而,从宏观数据来看,受家电下乡等刺激政策退出、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减慢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扭转,结构上的不平衡决定了短期内消费仍疲软。
消费数据增长表面亮丽
“目前仅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数据来看,全国消费增长还是有所回暖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说。如果再参考“十一”黄金周消费的亮丽数据,需要对中国潜在的消费能力重新认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865亿元,名义增长17.7%,比8月份回升0.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比8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从当月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来看,回落幅度有所放缓。从环比增速来看,9月份环比增长1.35%,略大于8月份的1.30%。此外,9月城镇和农村社消品零售同比增速分别为17.8%和17.3%,消费增速差距进一步收缩。
“9月零售数据反弹,符合季节性规律。‘金九银十’消费从淡季中走出,迈向全年的旺季。调控下CPI进入缓慢下行通道,这将有助于后期居民的消费意愿提升,预计四季度零售行业景气度将进一步回暖。”莫尼塔分析师卢倩说。
“十一”黄金周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出我国消费的潜力。
据统计,国庆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433.38万人次,同比增长8.84%;旅游收入124649.81万元,同比增长10.57%。其中,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为6962亿元左右,比2010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7.5%。
“前三季度城乡居民的收入进一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另外,从9月份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构成中,前期有所调整的汽车与建材消费增速比上月有所回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说。
他认为,目前我国居民正处在一个消费结构升级的转型阶段,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
然而,有关学者指出,从前三季度来看,扣除通胀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3%,基本与8月份持平,并不算高。而且,消费对GDP的最终贡献率仍在回调徘徊,到今年年底至明年,全国消费增长的趋势并不好,表现为疲弱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消费的整体判断,我认为是相当弱。”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院王小广教授直言不讳地表示。
他认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长对如何认识消费问题有迷惑作用,应该更关注消费的实际增长。
“目前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已经非常低了。”王小广分析说。就他测算,1-8月份全国消费实际增长仅10.8%,比去年降4个百分点;比前年下降6.1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没有任何变化,经济增长模式完全是靠投资增长和出口带动,消费增长乏力。如果按实际消费增长推算,我觉得消费对GDP的最终贡献率或不足40%。”王小广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对此持相似看法,他甚至认为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在恶化,今年或降至35%。
“消费总体在增长,但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年明显放缓。”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根据他的测算,受刺激政策退出、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减慢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小于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5.7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扭转。
祝宝良认为,汽车等龙头消费大幅降温成为消费市场低迷的主要因素。汽车消费减缓,既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汽车购买主体——城镇中等居民收入增长不高的影响。1-8月,限额以上汽车销售额增长14.9%,增幅同比回落20.5个百分点,因汽车消费减速下拉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2个百分点。
结构性矛盾短期难破解
“社会消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房地产投资太多影响的结果。”王小广等专家指出,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是导致目前及未来消费疲弱的主因。
王小广分析认为,家电下乡政策退出、汽车销售下降等都不是消费下滑的主要原因。“我觉得,汽车消费下滑对整体消费影响力不到一半。房地产业的过度投资挤压和中小企业困难是最终导致消费动力不足的主因。”他说。
他进一步补充说,今年全社会消费增长受政策效应的影响很小,仍主要依靠内生的增长。“今年个税减免政策对刺激消费作用非常有限。其一是个税减免的资金总量约1000亿元,本身非常有限;其二是个税减免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还会用于投资。”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没有赶上GDP增长,导致消费增长下滑。”尹中立指出,消费增长不足是一个老问题,它既反映出收入结构不平衡(国家、企业有钱,老百姓没钱),又反映出目前税收二次调节作用有限。因此,“要真正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尹中立还认为,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导致两大恶果:其一,创造出一大批“房奴”、“负翁”,使得他们不敢或无力消费;其二,随着房价泡沫的破裂,资产价格不断缩水,又对消费预期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对于明年的消费增长他也并不看好。
“收入差距扩大、就业不足、房地产的挤压三大原因决定了明年的消费不会有大的变化,当然现在消费已经比较低迷了,也不会再差到哪里去,预计明年全社会消费实际增长10%左右。”王小广说。
但是,祝宝良却相对乐观,认为在三大有利因素支撑下,今年下半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平稳增长。“一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将促使农村消费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且后劲较足。二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以及部分省市提高社保待遇有利于增加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三是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有助于增加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祝宝良说。
高档消费依然稳定
硬币的另一面也值得关注。我国高档消费依然稳定,其潜力更是被广泛看好。
“随着中等收入者消费升级,红酒的消费兼投资双重属性开启,目前上海红酒交易中心每天的交易额大概在700万-800万元,开户量大概在一两百个,未来交易额将成倍增长。”顾光表示。
顾光是上海红酒交易中心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他预计中国红酒市场在3年内会达到1500亿元规模,而投资级红酒市场会增至200亿元。“中国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我有信心将上海红酒交易中心做成全世界最大的红酒交易平台。”他说。
“9月初宝格丽精美珠宝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该展首次走出欧洲选址北京,彰显了中国市场对高端品牌的重要性。”DTZ戴德梁行研究部华北区主管魏东说。虽然她是一位地产界高管,但她也注意到了这一消费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金银珠宝消费同比增长38.5%,较8月回落5.9%,但仍是所有消费品种中增长速度最高的。另外,9月化妆品增速上升4.7%至19.5%。
“虽然通胀回落背景下金银珠宝消费增速会受到影响,但即使在2008年它都维持正增长,而化妆品消费过去6年是最为稳定的,因此即使经济下滑加快,高档消费品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团队分析师说。
对此,盛来运也表示,今年以来,以黄金珠宝首饰等这些商品的消费增速确实非常高,都是在50%左右的增幅。
他认为,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原来以衣、食为主的生存性消费向以住、行以及珠宝、旅游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过渡。“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增加对一些奢侈品消费是很自然的,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种表现。”他说。
二是投资和保值的需要。今年以来无论是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不断加大,物价也在走高,一些居民为了保值,增加了对这些商品的消费。“大家知道国际上的黄金价格也在不断走高,也是这一问题的反映。”盛来运说。
“‘十一’黄金周的辉煌仅是一个缩影,一系列数据和现象表明,不仅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可能被低估,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也可能被低估了。”李长安向记者表示,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究竟该如何划分、他们的实际收入和灰色收入的规模究竟有多少,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张立群:消费增速明年或有明显好转
一直以来,投资、出口和消费都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三季度数据来看,在出口、投资增速继续放缓的同时,消费的表现仍较为稳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间,消费能否保持稳定增长?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否进一步提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部长张立群。
记者:根据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消费名义增长率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否可看作价格因素减弱后消费开始渐渐发力的表现?
张立群:提高0.2个百分点,是很微小的变化,上涨背后的因素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总的来说,消费近年的发展是比较稳定的。它和投资、出口比较起来,在历史上从未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因为最终消费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它的稳定和人们的生活基本保持稳定有紧密联系,所以消费指标历年稳定性都很高。
而关于价格因素的影响,9月份的CPI数据是近期相对的低点,预计未来仍会有一定回落,全年涨幅预计在5%。物价的回落可能会对消费产生一定正面的影响。
记者:您认为前三季度政府在拉动内需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努力?成果如何?
张立群:政府今年主要的调控目标是抗通胀、保增长。从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政府的主动调控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物价涨幅回落,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需求变化影响,GDP增速也出现回落,但比较平缓,目前仍然保持9%以上的增速。
具体来看,首先,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多次提高存准率及加息,使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的局面得到扭转。这从广义货币(M2)增速的明显回调可以看出:2009年M2增速27%,2010年下降到19.7%,2011年6月是15.9%,9月是13%,提前降到全年增速16%的目标以下。这说明货币政策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二,从房产调控的效果来看,不合理的买房需求得到了有效控制。200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0%以上,而2011年1-9月降低到12.9%。从供给来看,商品房供应量一直在增加,去年保障房完成370万套,今年要完成超过400万套。可以预计在住房供给增加和需求逐渐稳定的情况下,房价会进一步稳定甚至下降。
另外,从食品价格来看,粮食连续8年增产、生猪存栏数量恢复较快等,都是支持食品价格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然,政策调整对企业和项目的资金链也有一定影响,政府投资的逐步减少也导致投资增速有所降低,这些也是经济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记者:消费总体增长,但消费零售总额增速较上年有所下降,您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消费增速何时会有明显好转?
张立群:这要从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分析。不能仅看消费占GDP的比例,更要看消费的增长率。我国实际消费增速持续保持在10%以上,还是很可观的,发达国家目前一般保持在2%-3%之间。
其次,今年消费增速的下降和买房买车需求的调整是有关系的。住和行中,汽车是统计在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的,今年汽车销售下降20%以上,直接导致这部分消费额的下降;住方面,房子本身不包含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但它带动的很多像家具、家电、装修的销售额包含在内,它们会随着住房成交量的下降而下降。今年消费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车市、房市的调整,这些活动发生波动之后,一定会波及消费。
今年总的来说消费增长较去年降低,全年来看,这一状况可能持续到年底,从明年起可能有好转,因为从汽车和住房发展的规律性来看,经过一年调整后,会有一定恢复。
记者:您此前的观点认为,中国消费中长期发展潜力巨大,如何理解“中长期发展潜力巨大”呢?
张立群:我国消费的中长期发展动力与人均收入增长空间大、人口规模大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未来很长时期内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仍然需要大量投资,这就意味着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部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消费,因为投资可以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为消费增长提供支持。在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持续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消费增长和内需扩大的潜力巨大。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