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09-06-17 来源: 信息时报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09-06/17/content_604167.htm
一直以来波澜不惊的社区便利店市场,今年因为跨国零售巨头的加入而暗潮涌动。最近,从沃尔玛、永旺、乐购、甚至本土超市龙头华润万家陆续宣布削减2009年资本开支,放缓大卖场开店计划,转而悄然进军另一新的业态领域——社区便利店。
大卖场扩张缩水 进军便利店加速
一向以购物广场连锁超市形态示人的沃尔玛集团,在本月初举行的股东大会上透露今年拓展计划,该集团超级购物广场扩张步伐将会放慢,另一个新的重点便是加快开设“惠选”便利店,计划5年内要开1000家店,2009年准备开100家店,而这是沃尔玛在未来占领中国市场的最后一招。
据悉,上月沃尔玛“惠选”社区便利店已在深圳的蛇口、红荔和梅林开设了3家,面积大约300平方米,店里的工作人员都穿着统一的红色或绿色沃尔玛工作服。“惠选店的规模介于标准超市和便利店之间,主攻社区,并运用后台采购优势降低价格。”沃尔玛中国区公关经理陈璐表示,进军便利店是沃尔玛的一个新尝试,如果市场有需求将会逐步推广下去。
无独有偶,日本永旺公司日前也宣布,受累于自身业绩恶化和中国个人消费减少,导致公司对新增投资采取了抑制态度,将放慢开办超市步伐,把年初定下的“将现有28家分店增至100家”的中国开店计划从原定的2011年推迟2年左右。并宣布进军旗下便利店“MINISTOP(迷你岛)”,计划今后5年内在中国把“迷你岛”增加至200家。而其首家“迷你岛”便利店也将于今年夏天在山东省亮相。
其实,就在沃尔玛、永旺等外资零售巨头进军便利店市场之前,其竞争对手英国的TESCO已经开始了这一新业态试验——TESCO EXPRESS(乐购快捷店)。其目标顾客同样主要是社区居民,同样以生鲜食品和日用品为主,并运用后台采购优势低价销售。除此之外,家乐福也推出了立足社区的迪亚天天店及伍缘折扣店。而本土超市巨头华润万家也宣布,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构成了一定影响,将降低今年新店扩张速度,资本开支由原来的30亿元减少到23亿元,并将新开店数量由300家降至200家,减幅达33%。同时将触角伸到社区便利店。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4月,华润万家新开设14家门店。
不论是外资还是本土,这些零售巨头开设的社区便利店,势已与7-11、全家、美宜佳、百里臣等24小时便利店展开竞争,抢占中国社区市场。
依靠集团资源优势 低风险低成本扩张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沃尔玛、永旺、乐购、华润万家等零售巨头试水社区便利店是将风险压到最低的做法。社区便利店相对大卖场店面小,租金便宜,还有人员配置、仓库等方面的开店成本都很低。” 广州楚睿商业公司董事长黄文杰表示,目前各大零售商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在寻求新的商机。而类似于沃尔玛等所开的社区便利店更靠近居民住宅区,具有更低价的优势,这也是各大零售企业所看重的。
黄文杰指出,目前这些零售巨头进军社区便利店优势也相当明显,首先是依托集团名气容易提升品牌知名度,如沃尔玛、家乐福这些在全国都是家喻户晓的,他们开的便利店也能迅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次,是从集团大卖场内几万种商品中,精选一些利润比较高、回报比较大的商品进驻便利店,品类优势比传统便利店要强;另外,依靠集团大规模采购效应,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商品价格优势较明显。
他透露,这些零售巨头开设大型超市单店投资动辄上千万元,且从门店的选址到签约,再到交付使用、投入运营,少则1年时间,多则2~3年。相比较而言,社区便利店以租赁为主,选址灵活,投资一般也只有几十万元,再依靠集团这些资源优势,平均10个月已能达至收支平衡。
巨头青睐二三线城市 加速开拓社区便利店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也认为,零售巨头进军社区便利店是互相扩张一种趋势。他说,相比于百货业态,国际金融危机对以食品、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社区超市冲击不大,销售反而上升,这也是巨头们转向社区争夺市场原因。据统计,5月份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37.82亿元,增长18.9%,已经连续几个月呈现两位数增长速度。
另外,随着中国城市商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商业中心不可能开设大卖场和综超,而一线城市优质店址资源更稀缺。“二、三线城市中的新兴商圈正在兴起,周边具有十分可观的消费潜力。”孙雄表示,外资巨头青睐国内二、三线城市的社区超市,并凭借其灵活性可以在人员密集的社区里和主要街道上开设。相比那些开在市区繁华地带、顾客需乘车才能到达的大超市,小超市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对国内出口企业冲击很大,一些出口制造企业纷纷转向内销,“他们在选择内销对接时,更青睐于外资超市,规模大风险也比较低。”孙雄如是说,这也为外资超市进军社区提供丰富采购资源。据悉,今年6月18日~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在东莞市举办首届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博览会,其中就有不少跨国零售巨头到场采购。
社区便利店服务多样 使其更易赢得高利润
虽然社区便利店灵活性强,但是其商品价格偏贵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记者在多家24小时便利店内看到,同样的600ml可乐价格均比普通超市贵0.5元左右。
“便利店核心竞争力就是便利性和多元化服务。” 对于价格劣势,华润万家广州行政公关经理谢宇认为,便利店最主要的是注重多样化的便利服务,比如24小时都能服务;地段的便利,社区居民可能步行5分钟就能看到一个便利店;便利店除了商品服务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服务项目,比如代收水电费,代卖各种充值卡,还能买到报纸、彩票,不仅如此,还提供代寄信件、 出借针线包的服务等,这些服务具有很大的优势。
孙雄指出,便利性作为企业一种无形商品,也是便利店利润的主要源泉,因此,便利店销售的商品比一般超市要贵一些, 7-11便利店的毛利通常能达到40%以上,远远超出了一般超市的水平。他认为目前广州便利连锁店发展空间很大。广州具有庞大的便利店消费需求群体,像单身一族、网站等单位夜间上班的员工、青年学生等,他们的消费价值观念与传统的不尽相同。小区或单位附近一些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适应了这些消费主体的新消费需求,这在客观上支撑了便利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