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宏观经济

2011年1-9月肇庆市经济运行简况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编辑:hlh 

    今年以来,肇庆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各项政策机遇,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较好。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生产增速虽有所下滑,但仍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商贸旅游繁荣活跃,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6.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8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22.74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增加值354.10亿元,增长10.0%。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9月份,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4.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0%,比1-6月份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9.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2%,与1-6月份增速相比回升0.6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生产平稳增长,实现增加值80.16亿元,增长4.9%;林业生产进入加速期,前三季度林业生产实现增加值14.42亿元,同比增长11.4%,主要原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市就开始不断加大林产品种植的调整力度,经济用材林的生长量和积蓄量得到快速扩充,确保了近年来全市林业的持续发展;畜牧业养殖的规模、效益势头持续加大,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38.73亿元,增长3.1%;渔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实现增加值15.58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0.93元,增长5.4%。
    (二)工业发展势头良好。1-9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良好,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8.11亿元,增长27.3%。九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24.06亿元。其中,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和三大潜力产业生产较快。1-9月,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5.53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3.0个百分点,在新兴支柱产业中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迅猛,1-9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4.10亿元,同比增长62.2%;三大潜力产业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及摩托车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7.54亿元,同比增长30.0%,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2.7个百分点,潜力产业中的医药制造业发展加快,1-9月份,医药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3亿元,同比增长80.1%;三大传统产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00.99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低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0.8个百分点。
    1-8月,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3.65点,同比提高23.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全市列入考核的七项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中除资本保值增值率和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1-8月,全市累计实现利税总额84.26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利润44.68亿元,同比增长31.2%。这主要是企业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所带来的效果。
    (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市各地狠抓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9月份,全市重大投资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441.06亿元,完成投资76.43亿元,占社会投资比重达14.6%。其中:本年新开工重大项目20个,完成投资额35.73亿元,同比增长71.4%。在项目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4.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4.02亿元,同比增长48.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0.96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9.93亿元,同比增长26.9%。投资的三次产业比为8.4:45.9:45.7,与上年末的6.0:41.3:52.7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投资结构向第三产业优化。
    (四)内需市场保持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79亿元,同比增长19.3%,比上半年高出0.3个百分点,增幅位列全省第2、珠三角第1。商品房销售面积228.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9%,增幅位列全省第6、珠三角第1;商品房销售额109.63亿元,同比增长59.9%,增幅位列全省第4、珠三角第1。城市接待旅游者人数达1548.04万人次,同比增长19.7%,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旅游者915.66万人次,增长19.9%;完成旅游总收入113.01亿元,增长43.0%,比上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五)财税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三季度,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05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税收收入38.14亿元,增长27.5%。税收收入中,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土地增值税增幅超过40%,分别增长45.0%、61.8%和50.9%。国税收入50.56亿元,增长30.7%。地税收入44.59亿元,增长26.8%。
    (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15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工资性收入9946元,增长12.4%,经营性净收入1759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268.77元,增长14.4%。其中,工资性收入3419.86元,增长8.0%;家庭经营收入4415.43元,增长21.1%;财产性收入193.20元,增长30.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在面临诸多困难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业发展空间日益受到制约。一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农资成本飚升、劳务成本提高及其它农业生产费用的影响;二是农业生产投入成本的加大抵减了农产品涨价收益。今年主要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农资的价格的全面上涨,劳务成本一再提高,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二)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工业新投产项目不多,工业生产缺乏新的增量企业。至9月底止,本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只有7家,较去年同期的22家工业企业少15家,新增企业大部分在肇庆高新区。工业生产缺乏新的增长点,后劲严重不足。
    (三)服务业层次低,发展滞后,使第三产业处于上升难的境况。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流通部门(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金融、房地产等)、为提高科学文化和居民素质服务部门(教科文卫体育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等)。肇庆市第三产业仍以第一层次为主。1-9月,第一层次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8.2%,表明肇庆第三产业中流通部门份额仍占主导地位,其他较高层次的行业还在发育之中,处于相对滞后地位。从深层次分析,这些行业恰好都是非垄断经营、行业进入无壁垒、技术和知识要求不很高的自然竞争性行业。而我市三产中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的无一不是基本处在垄断经营或限制经营的状态,诸如金融、保险、证券、邮电、通信、卫生、教育、文化、广电、信息等。即使是进入上述领域的许多经营性实体,不少都还在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进行运作。也就是说,或者是不允许进入,或者是已进去的,又不按市场化的方式使其舒畅地发展,人为地抑制了大量需求的实现。与此相反,批零餐饮业已基本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大量的其他三产行业尚未得到开发,造成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严重制约着三产的正常健康发展。金融、科研、教育、卫生、信息服务等行业已取代了原来的电力、电信和交通运输成为新的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下一阶段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工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内涵。针对我市工业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难题,可以从三方面下工夫:抓基础、促转型、凝集聚。在现时工业投资萎缩,短期内未能形成新的增长点的现实条件下,只能先抓好目前企业的发展,加强对企业的运行指导,及时了解工业企业在生产运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发展的难题,千方百计抓生产、争效益,巩固现有的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苦练内功”,逐步走上规模扩张、产业升级、品牌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总量有位子,缴纳税金有名次的名厂名企。其次,要坚定不移地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切实推动我区传统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的优化升级。再次,要着力提高形成产业集群的能力。通过一批龙头企业、龙头产业的发展形成集约化经营,以园区为载体形成一批产业园区、专业园区、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质量。
    (二)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招商引资,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和动力。我市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项目建成是要领。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子,努力做到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尤其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将招商引资与我市经济发展战略布署紧密联系起来,强化它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努力引进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项目。除了开展有针对性地产业招商工作以外,还应充分发挥现有企业在招商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以商引商”,在拉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多引进文化创意、电子信息软件、金融、服务外包服务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大项目,必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建议强化对招商引资的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搞好全方位服务,有效保护和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三)促进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特别是关注除了金融企业以外,与其相关的共生产业和伴生产业的集聚。例如金融业发展所需要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事务所、各类投资公司,管理咨询公司、数据集成服务公司等相关的配套产业的集聚发展。当这些配套产业的完善和集聚会进一步带动房地产、税务、广告业等一系列的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促进我市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来源:肇庆统计信息网